立法院全院委員會今(3日)就司法院人事同意權案舉行公聽會,朝野立委針對死刑議題展開激烈討論。國民黨立委林倩綺重申該黨支持死刑立場,呼籲大法官被提名人對死刑存廢議題表態;民進黨立委陳培瑜則認為,評估大法官人選應著重其學術涵養與操守。

立法院全院委員會今天舉行「行使司法院院長、副院長及大法官同意權案」公聽會。朝野立委出席表達看法。
對於死刑議題,國民黨立委林倩綺強調,此議題不僅涉及法律層面,更觸及社會基本價值與集體安全感。她呼籲未來8年任期的新任大法官應對死刑存廢表達明確立場,不應以抽象語言迴避社會關切。
民進黨立委蔡易餘以美國已故大法官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為例。他指出,金斯伯格在1993年參議院司法委員會質詢時,面對死刑議題曾回應:「作為一位被提名的大法官,我的角色是根據憲法與法律來裁判,而不是先預設立場或政策傾向。」
民進黨立委陳培瑜認為,評估大法官被提名人是否適任,關鍵在於其學術涵養與操守、專業背景是否多元、性別比例,以及是否具備成為憲法與人權守護者的人格特質,而非單純滿足立委的特定立場。她呼籲朝野儘快完成司法院正副院長及大法官的同意權行使。
對於大法官人員,林倩綺表示,大法官職責之崇高,不僅在於憲法解釋的專業判斷,更攸關憲政秩序的穩定、人權保障的發展,與國家整體法律信賴的建構,因此,在行使同意權的過程中,必須嚴肅審慎、秉持對全民負責的態度,提出關切的重要憲政議題。
至於司法院長被提名人蔡秋明出身於檢察官,林倩綺認為,雖然我國制度上區分審判與檢察體系,但實務運作上仍有人事交流。在當前社會質疑檢察體系是否侵害人權、押人取供,以及審檢是否受政治力介入等議題下,更需要審慎面對外界對司法獨立性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