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菲關稅「不降反升」 恐影響台商設廠意願

分享:

美國向菲律賓開徵的關稅稅率不降反升,台商認為,這可能影響他國台商遷廠到菲律賓的意願;而以美國為主要市場的出口導向台商,也開始節省人力成本、轉戰內需市場。

菲律賓的關稅稅率從一開始的17%變成19%。(示意圖/美聯社)
菲律賓的關稅稅率從一開始的17%變成19%。(示意圖/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7月22日在華府會見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但只把對菲關稅自1個星期以前宣布的20%微降至19%,高於4月初訂的17%,而菲律賓的讓步則是對美國開放市場並實施零關稅。

菲律賓是美國在東南亞的重要安全盟友,外界原期望菲律賓取得的關稅稅率可以優於其他國家,但印尼、泰國、馬來西亞產品被徵收的關稅同為19%、越南為20%,旅菲台商與菲律賓民眾視19%關稅稅率為「不降反升」。

菲律賓台商總會總會長林登峰告訴中央社,旅菲台商約1、2萬人,台商總會成員大多已在菲落地生根,經營菲律賓內需市場,估計僅有10%左右從事外銷,因此19%關稅對大多數會員的影響不大。

林登峰認為,受川普關稅變動影響較大的,應是外國台商遷廠來菲的意願。

他說,關稅如果是起初的17%,在其他國家的台商就可能考慮轉移陣地來菲律賓,現在關稅不降反升,稅率跟其他東南亞的國家差不多,「原本有打算轉移來菲律賓的台商,可能暫時就不動了。」

林登峰認為,就大部分旅菲台商而言,由於原物料是來自台灣,因此和川普關稅相比,菲幣匯率的波動性和通貨膨脹反而是比較大的問題。

他補充,中國大陸的傾銷也是潛在危機,一旦中國大陸廠商因產品難以輸美而對菲傾銷,勢將在菲律賓市場掀起波瀾,這需視菲律賓海關如何把關。

落腳於蘇比克灣經濟特區的台商,情況則與大馬尼拉和周邊省份的台商不同。

蘇比克灣台商協會會長張哲嘉告訴中央社,蘇比克台商大約有100家,估計有8成是從事出口,且以美國為主要市場。

張哲嘉觀察到,美方買家的下單幾個月來明顯減少,如今關稅稅率雖趨於明朗,但和其他東南亞國家差別不大,預料後續下單情況可能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他說,菲律賓的工資是論日計算,為因應訂單減少,部分台廠開始減少工人每週的工作日數,以節省開支;同時也有一些原本是出口導向的台廠,也開始著眼於菲律賓擁有1億1600萬人口的內需市場。

張哲嘉指出,雖然現今關稅稅率已難以吸引外地台商進駐,但菲律賓若能改善行政效率、完善供應鏈,仍有很大的招資空間。

他說,「如果在菲律賓設廠的速度可以加快,有專人解說複雜稅務優惠,還是會有人願意過來;供應鏈雖然這幾年有比較好一些,但是跟其他東南亞國家相比,還是遠遠不足,原料採買成本高,電費與運輸成本也比較高。」

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菲律賓辦事處的說法,外國公司到菲律賓註冊平均需要106天的時間,且菲律賓為群島經濟體,國內航運卻受到政策限制,導致運費貴,同樣提高了交易成本。(中央社)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