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吉貝嶼北側沙灘今(29)日早上發現一隻長達4.5公尺的稀有偽虎鯨擱淺死亡。根據澎湖縣政府的報告,該鯨豚的遺體尚屬新鮮,保育人員判定具有研究與解剖價值,澎湖縣政府已同意由中華鯨豚協會派員前往進行剖檢與採樣,以釐清死因。

岸巡吉貝安檢所人員表示,巡邏人員在上午約8時30分例行岸際巡查時發現這頭死亡鯨豚,隨即通報縣府農漁局。經中華鯨豚協會初步鑑定,確認為稀有的偽虎鯨。現場目前由岸巡人員以毛巾與帆布覆蓋保護,等待專業團隊抵達處理。
偽虎鯨是一種生活在熱帶與溫帶深水海域的鯨豚類,根據海洋保育署《台灣百種海洋動物》資料,牠們多出沒於溫暖海域,有時也會進入近岸活動。台灣海域過去在澎湖、高雄及花東外海都有零星目擊紀錄,但其族群數量、活動範圍與長期分布仍待釐清。
另外,偽虎鯨體型修長、頭部圓鈍,背鰭位於身體中央呈鐮刀狀,胸鰭外緣帶有S形弧線,全身呈深灰至黑色,腹部顏色略淺。雄性體型較大,成年可達5至6公尺長、體重約達2000公斤;雌性則略小,約4至5公尺,體重約達1200公斤。雌性9至12歲達性成熟,雄性約15歲後成熟,懷孕期約11個月,通常6至7年間才生育一胎,壽命可達60年左右。

由於繁殖速度慢,加上過去曾遭漁業捕獵與馴養需求威脅,再加上近年海洋污染及漁具衝突影響,偽虎鯨族群正面臨生存壓力。專家指出,近年東部海域偽虎鯨的出現率明顯下降,族群狀況仍不明朗。
偽虎鯨是社會性強的群游動物,常以5至25隻為一群行動,有時也會出現上百隻的大型群體,甚至與瓶鼻海豚共游。牠們以中大型魚類為主食,包括旗魚、鮪魚、鬼頭刀等,也會捕食頭足類或其他海豚。由於社會結構緊密,偽虎鯨常出現集體擱淺的現象。
目前,中華鯨豚協會人員預計於下午抵達吉貝嶼進行採樣與解剖,期望透過檢測結果釐清這頭體重超過1000公斤的偽虎鯨死因與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