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將至,不少人會安排在連假期間掃墓、出遊,民俗專家楊登嵙在節目《命運好好玩》分享保平安的注意事項,像是在荒郊野外的地方不要直呼同行者的全名,以免被好兄弟找上。

清明連假出遊,怎麼保平安?楊登嵙列出四點注意事項:
一、在荒僻地區:避免夜間獨自行走,且最好不要直呼全名,改用綽號代替,否則容易被好兄弟找上。
二、不在野外拍肩膀:不要在野外拍別人的肩膀或摸頭,因為身上肩膀一對加上頭有所謂的「三昧真火」,若摸了其中一個就像是把火拍熄,恐被好兄弟上身。
三、不隨地大小便:若遇上憋不住的情況,務必先打招呼,像是說,「不好意思,對不起,因為這個地方沒有什麼設施,所以只能方便,如果有冒犯到就對不起了。」
四、攜帶護身符:若沒有,可臨時找「有刺植物」帶在身上,像是仙人掌、鬼針草、玫瑰花、薔薇等。
另外,劉家仰也分享,廟裡大多會提供平安符可免費領取,可折成八卦或對折2次放在皮夾或隨身攜帶,也可購買五帝錢,或加持過的避邪物,如果上述都沒有,也可以帶三朵芙蓉(葉)、七片榕樹葉,帶枝的更好。並提醒,平安符、五帝錢等還是要記得去過爐。
鈴熙老師則指出,清明節時剛好遇到農曆的卯月二月剛好轉農曆三月土月的節氣,以節氣的能量來說,木剛好剋土,所以能量場比較混亂,大家的心情也會比較浮躁,可以使用五行的火來通關,火代表紅色,但因為掃墓不建議穿紅色,所以把紅穿在裡面,像是內衣、內褲和紅襪子,或是帶紅色的線,剛好用紅色來通木月跨三月土月的節氣。此外,也可以攜帶過年時的紅包袋,對折放在身上,除了能讓旅行平安,還可以帶來一點點財運。
《中天提醒您|民俗說法不代表本台立場,僅供參考,切勿過於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