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東北部北里奧格蘭德州的一個偏遠山城杜斯平圖斯(Serrinha dos Pintos),約5,000名居民長期飽受一種罕見遺傳疾病,斯波安綜合症(Spoan Syndrome)之苦。由於世代近親通婚,該鎮成為全球罕見神經退化疾病的重災區之一,約三分之一的家庭至少有一名成員罹患此病。

根據外媒的報導,一名居民表示,「在這裡,我們每個人都彼此有親戚關係,內心深處,我們都是表兄弟。」由於塞里尼亞的孤立地理位置,使得外來人口極少、社區內婚姻高度集中於堂表親之間,這種長期近親繁殖的現象,導致致病基因世代流傳,最終形成地方性疾病群。
二十年前巴西遺傳學家西爾瓦娜桑托斯(Silvana Santos)首次踏入小鎮時,便對大量兒童無法行走的現象感到震驚。在逐戶探訪、收集DNA樣本與家族病史後,她與團隊於2005年正式發表了對Spoan綜合症的研究,這也是全球首度對此疾病的完整科學描述。
Spoan綜合症由一種基因突變引起,會導致患者逐漸喪失肢體與語言能力,最終需依賴輪椅生活。該突變僅在父母雙方皆帶有病變基因時才會顯現症狀。當夫妻為堂表親或有其他血緣關係時,子代罹病風險便大幅升高。
桑托斯的研究發現,該基因突變可能源於500多年前的歐洲殖民者,包括葡萄牙人、荷蘭人或逃避宗教審判的塞法迪猶太人。基因測序顯示,當地患者具明顯的歐洲血統,其後甚至在埃及發現相同突變個案,進一步證實了其跨洲傳播的可能性。
65歲的伊內斯(Inês)是小鎮居民之一,她與表親結婚並育有兩名患病兒子。如今59歲的奇基尼奧(Chiquinho)和46歲的馬爾基尼奧斯(Marquinhos)皆因Spoan而失去語言與行動能力,「我們愛他們,但也為他們感到痛苦」。
這樣的故事在鎮上屢見不鮮,居民拉莉莎(Larissa Queiroz)與遠房親戚結婚,直到交往幾個月後才發現彼此的血緣關係,她坦言,「在這裡,大家心裡都知道,我們和鎮上幾乎每一家人都有關係。」
面對這一遺傳危機,桑托斯持續推動基因教育與檢測。她目前主導一項由巴西衛生部資助的計劃,針對5,000對夫婦進行基因篩查,以檢測是否攜帶潛在導致罕見遺傳疾病的基因,「這並非為了禁止表親結婚,而是希望提供準確資訊,讓家庭做出知情的選擇」。
桑托斯目前為大學教授,並領導一所專門從事遺傳教育與疾病研究的機構。她也持續返回塞里尼亞推動工作,居民們親切地稱她為「我們的家人」。隨著知識的普及與公共資源的引入,當地人開始意識到疾病背後的遺傳原因,並不再以「跛子」等貶抑詞彙稱呼患者,而是直接說出「他們患有Spoan」。
雖然目前對Spoan尚無有效治療方式,但基因診斷與早期干預已幫助患者獲得更多生活支持,例如輪椅、語言治療與營養資源,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CTWANT)
【更多CTWANT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