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關係近期出現變化,美國國務院前資深顧問惠頓指出,台灣過去親近拜登政府的立場,以及副總統蕭美琴的角色,是導致台灣與美國前總統川普關係疏遠的主要原因。對此,名醫沈政男進一步分析,認為這與蔡英文前總統的政治路線有關,而賴清德政府延續此路線,才導致川普對台灣態度轉惡。
沈政男表示,惠頓在分析賴政府不受川普歡迎的原因時,特別提到有「戰貓」稱號的蕭美琴在美國外交上產生反效果。他認為,這反映出蕭美琴和其背後的蔡英文在台美外交上展現的意識形態與價值觀,偏向新左派路線,與川普代表的新右派立場相左。

沈政男解釋,新左派與新右派的分歧,主要在於二戰後,特別是1960年代以後興起的種族、文化、性別、環保、外交等議題上。他指出,川普對新左派的觀點和做法持反對態度,這反映在其主張「運動須以生理性別區分男女」,以及「對美國知名大學採取行動改變反猶太校園文化」等政策上。

相較之下,沈政男分析,新左派的核心價值著重於保障弱勢、促進平等、包容差異。他觀察到,蔡英文執政八年期間,特別關注這類議題,並在台灣形成了所謂的「亡國感集團」,這些團體在獲得保障後,反而對主流群體產生逆向歧視。雖然蕭美琴本身並未明確表態,但仍受到蔡英文理念的影響。
對於未來發展,沈政男建議賴清德必須擺脫蔡英文的政治路線,開創自己的道路,因為蔡英文時期的政策方向在現今已不適用。他認為,川普的「讓美國再度偉大」口號,實質上是要扭轉美國的政治方向,但民進黨政府在蔡英文和蕭美琴的主導下,雖然表面上因應川普上任而有所調整,實際上仍維持原有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