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緬因州的科學家近日發表一項突破性研究成果,透過眼科檢測,有望在阿茲海默症或其他形式的癡呆症症狀出現前20年,就能發現相關風險跡象,這項技術若能普及,未來或將成為常規眼科檢查的一部分。

根據外媒的報導,該研究由緬因州傑克遜實驗室(The Jackson Laboratory)神經科學團隊主導,起源於2022年針對小鼠的實驗。科學家觀察到,攜帶「MTHFR677C>T」突變基因的小鼠,在僅六個月大時,視網膜便出現血管扭曲、動脈變窄腫脹及分支減少等異常情況,而這種突變在人類中約有40%的比例存在。
研究人員指出,視網膜的變化與腦部血管異常高度相關。由於視網膜本身是中樞神經系統的延伸,與大腦共享相似組織結構,因此被視為潛在的「大腦健康早期窗口」。
傑克遜實驗室神經科學家艾蓮娜雷根(Alaina Reagan)博士表示:「大多數50歲以上的人每年都會進行視力檢查,如果在檢測中發現視網膜血管呈現扭曲或環狀變化,這可能代表大腦正在經歷不良變化,這項發現對早期診斷癡呆症非常有幫助。」
該團隊的另一項研究亦顯示,攜帶相同基因突變的小鼠,其大腦皮層血管數量明顯減少,腦部血流量亦不足,這進一步驗證了視網膜血管異常與腦部健康之間的直接關聯。
科學家強調,癡呆症的發生與環境及遺傳因素有關,單一檢測難以完全斷定病因,但若臨床醫師能透過眼科檢查及早發現高風險跡象,便能進一步安排更深入的檢測,甚至提前介入治療。
專家認為,這項研究成果為眼科與神經醫學建立了新的橋樑,未來若能將檢測技術納入常規視力檢查,將大幅提升癡呆症的早期預防與干預可能性。(CTWANT)
【更多CTWANT新聞】
不用3C就沒事? 醫曝「近視元凶」:用眼距離、時間是關鍵
三峽車禍疑高齡駕車惹禍? 眼科醫談長者「拖到視力模糊才就醫」:如馬路未爆彈
李連杰檢查眼睛…醫師竟是「神秘二女兒」 現況被挖:已經35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