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將於本周公布兩項重要經濟指標,13日將發布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15日則是生產者物價指數(PPI),這兩項數據將成為觀察美國經濟走向的關鍵指標。同時,美國與各國的貿易談判進度也會是重點,尤其美中貿易會談取得實質性發展,中美雙方一致同意建立經貿磋商機制,此發展被市場視為正面訊號。

這次的經濟數據特別受到關注,主要是因為統計時間點正值美國對貿易夥伴開始實施高額關稅措施之際,被視為首批反映關稅政策影響的「硬數據」。根據Yahoo Finance報導,如果通膨數據表現不理想,將意味著美國消費者正在承受高關稅帶來的負面影響,實質購買力恐將受到削弱。

市場分析師預估,4月CPI將較上一季增加0.3%。若扣除食品及汽油等波動較大的產品後的核心CPI數據,預計仍將較上一季增加0.3%,較去年同期成長2.8%。
美國聯準會(Fed)理事巴爾(Michael Barr)以及紐約聯準銀行總裁、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副主席威廉斯(John Williams)已經發出警告,指出關稅可能導致今年出現通膨率上升、失業率增加,以及經濟成長放緩的三重危機。
面對當前複雜的市場情勢,聯準會採取觀望立場,表示將持續關注川普政府的政策走向,同時堅持維持物價穩定與保持勞動市場活力的雙重目標。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同時,美中貿易談判已取得實質性進展,雙方同意建立經貿磋商機制,此發展被市場視為正面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