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常備藥箱」關鍵時刻能救急!食藥署列「這幾種」依需求準備

分享:

記者吳紹尹/綜合報導

家庭常備藥箱,能夠關鍵時刻救急,一般居家常會發生拉肚子、肌肉痠痛一類的小毛病,這些不需要上醫院,只要家中有一些常備用藥就能獲得解決,節省跑醫院耗費的時間和金錢。

食藥署在臉書粉專「藥博士 正藥說」中發文分享,居家常備的外用藥品,可依個人需求,準備傷口處理類痠痛貼布退燒栓劑眼藥水。其中,居家常備的外用製劑,最常使用應屬傷口護理,若想對患部進行清洗及消毒時,可使用生理食鹽水、碘酒或白藥水。

  • 傷口處理類:居家常備的外用製劑,最常使用到的應屬傷口護理。傷口護理時,須注意手部消毒,傷口的消毒包紮,以及耗材包裝是否完整。
  1. 消毒:準備酒精手部消毒。生理食鹽水、碘酒或白藥水則可針對患部清洗及消毒。
  2. 外用藥膏:建議於家中先準備外傷用藥膏,有傷口需護理時,可以立即使用,使用後須注意開封後的保存及藥膏的丟棄方式。
  3. 滅菌衛材:準備滅菌過之棉棒、紗布及創絆貼等,傷口護理時可以使用。
  • 痠痛貼布:可依照個人需求準備。痠痛貼布的常見成份多為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常見成份有待克菲那(diclofenac)、可多普洛菲(ketoprofen)、氟比洛芬(flurbiprofen)等。使用上須注意若疼痛持續加劇,仍需就醫評估。
  • 退燒栓劑:若家中有孩童,建議可常備退燒栓劑,使用前須詳閱仿單或詢問藥師,注意兒童退燒栓劑的劑量與給予方式。因台灣夏季天氣較為炎熱,須注意高溫易使栓劑軟化。
  • 眼藥水:依照個人需求準備人工淚液、含抗組織胺眼藥水等,保存上注意眼藥水開封多數為28天效期,開封後效期已屆,則需將剩藥丟棄。

食藥署提醒,居家常備外用藥品通常有開封後的存放天數的問題,建議購買前詢問藥師。此外,開封使用後,建議於外用藥品上標註開封日期,並定期檢查常備藥品的效期及外觀,以便藥品的替換。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