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所大專掀「心理假」潮!申請免證明 實施率飆破9成

分享:

近年來心理健康議題受到各界關注,111學年起,有11所大學率先實施心理假(身心調適假),截至114學年,已累計135所大專推動,比率逾9成,4年間成長約11倍。

考試院審議通過公務人員請假規則,增訂每年3天身心調適假併入事假計算,將在今年10月10日上路。(示意圖/pexels)
考試院審議通過公務人員請假規則,增訂每年3天身心調適假併入事假計算,將在今年10月10日上路。(示意圖/pexels)

考試院審議通過公務人員請假規則,增訂每年3天身心調適假併入事假計算,將在今年10月10日上路。教育端早已在111學年起就有大學率先實施身心調適假(或稱心理假),希望有助於緩解學生壓力,照顧學生的心理健康。

根據教育部資料,111學年有11所大專實施身心調適假(心理假);截至114學年上學期,已高達135所大專推動(比率逾9成),其餘學校也正在研擬中,各大專的身心調適假(或稱心理假、心理健康假等)約每學期3至5天不等。

台灣大學自112學年正式實施心理健康假,無須證明且可於當日申請,每學期至多可請3天,期中考也可申請,但期末考則否,第2次申請或申請滿2日,系統將通知學輔、心輔中心,啟動後續關懷。

台灣大學學務長朱士維告訴中央社記者,心理健康假的設置,可以讓部分有需要的學生獲得喘息,這也像是一個求救訊號,能讓學校知道學生有這樣的需求;學生請心理假後,導師會收到通知,請假兩次以上,則有專業人員主動聯繫協助,除了提供輔導資源,學生如擔心影響課業或成績,學輔人員也能協助學生和授課教師討論如何調整。

台大實施心理健康假後,平均每月約400至500人次的學生申請。(圖/中天新聞)

朱士維提到,台大實施心理健康假後,平均每月約400至500人次的學生申請,每學期約1500至2000人次申請,在所有假別中,請心理假的比率並沒有特別高;學生如想請心理假,多數老師都會尊重,根據實務上觀察,不准假的比率非常低。

要照顧學生心理健康,除了設置心理假,輔導人力如何適時接住有需要的學生更是重中之重。

朱士維認為,輔導人力需求永遠都是重要議題,立法院去年通過學生輔導法修正案,將大專的專業輔導人員師生比從1200比1調整為900比1,教育部也補助專任輔導人力,加上校長陳文章大力支持輔導人力設置,並向企業募款,讓輔導人力能留在台大,現在台大的心理諮商師、社工師等專任輔導人力約40名,也順利達到法規標準。

陽明交通大學於112學年下學期實施心理調適假,陽明交大學務長簡紋濱指出,心理假設置後,學生很開心能有這樣的假別,讓他們能有一個短暫時間恢復心情,再重新回到課堂上;根據目前觀察,學生都很自律,並沒有出現濫用情形,如以每班30名學生為例,1學期約5至10件申請。

陽明交通大學於112學年下學期實施心理調適假。(圖/翻攝自Google Maps)

當學生請心理假的天數或次數較多時,簡紋濱提到,諮商中心就會啟動評估,若認為是合理需求就不會介入,如發現學生較敏感時,才會啟動後續輔導,校長林奇宏認為身體和心理的健康同樣重要,未來也會研議提升心理健康的相關人力或單位功能,希望更好地照顧學生心理健康。

教育部也於2024年2月訂定「大專校院身心調適假參考指引」,規定身心調適假非屬任何假別,應單獨設置一類,每學期給每名學生3天為原則;學生請半天或1天無須檢附佐證;並要求各校設置的假別須優於指引規定,並適時啟動關懷機制。

教育部透過文字說明,除了鼓勵大專實施身心調適假,為協助學生調整自我情緒狀態;另外,教育部也辦理校園心理健康促進計畫,協助學校幫助學生透過課程教學及活動參與等方式,提升心理健康識能,並協助導師、輔導專業人員等提升專業知能、增加敏感度,期望師生共同營造溫馨關懷的校園氛圍。(中央社)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