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妥」為感冒藥一成分?醫揭「3觀點」痛批「推卸責任 胡說八道!」

分享:

記者蔡庭語/綜合報導

幼兒園餵藥案持續延燒,而在先前,就有醫師提到某些腸胃藥、感冒藥中都可能含有「巴比妥」的成分,不過,蔡文心醫師就直言痛批「這些言論完全是推卸責任,胡說八道。」

(示意圖/photoAC)

小兒神經科蔡文心醫師在臉書發文分享,一年前曾經有個才二個月大的小嬰兒被抱到本院兒科急診就醫,主訴是小嬰兒一直昏睡不醒一整天,驚覺不對的醫師趕緊幫小嬰兒安排住院檢查、觀察,入院後隔天,在這個二個月大的嬰兒體內竟然檢驗出有鎮靜安眠藥的成分,讓醫師們心中警鈴大響。

而針對這次幼兒園餵藥案,蔡文心醫師表示,巴比妥這類藥品只有小兒神經科醫師會處方於「特定罹患癲癇的孩童」,非癲癇疾病的孩子不會使用。這些癲癇患者在服Phenobarbital 時,醫師會定期監測血中濃度,以避免藥物濃度過低(失去治療效果),也要預防藥物濃度過高(會產生不良副作用)。

另外,有老師辯稱是家長請託代餵藥,否認有私自擅用藥物?有人說會不會水源被污染,以至於集體中毒?甚至有人宣稱腸胃藥及感冒藥中有類似成分,孩子體內才能被檢驗出來?對於這些言論,蔡文心直呼「這些言論完全是推卸責任,胡說八道。」

蔡文心醫師說明,像是巴比妥這種藥物,口服吸收後此藥物半衰期約100小時,完全排出體內約需4-5個藥物半衰期,換句話說幼童被餵藥之後可能需長達3-4週過後才能在體內驗不出任何殘留。

為此,蔡文心醫師也針對此案提出3點:

  1. Phenobarbital 是一種抗癲癇藥物,通常使用於兩歲以下罹患癲癇的嬰幼兒,屬於醫師處方藥物,不可能任意合法取得。所以究竟藥物來源為何必須追查到底,以避免有其他受害者。
  2. Phenobarbital 若未經口服或是注射給予,不可能在體內檢驗出藥物濃度,我們環境背景中不會存在這種藥物,如果真的想百分之一百排除,可以請專家去幼兒園採樣做檢測。
    也再次強調,孩子體內即使只有驗出極低的濃度,如目前有家長提供的實驗室檢測數據結果Phenobarbital濃度1-2 μg/mL,都是曾經服用相關藥物的佐證。
  3. 任何孩童不明原因嗜睡,睡眠障礙或是突然地性情改變,比如:易怒,情緒不穩,躁動不安。有經驗的小兒科醫師一定都會詳查原因,包含不明的藥物、毒物反應檢測。
    倘若檢驗出有任何毒物、藥物,包含此次新聞事件主角的phenobarbital 或是鎮靜安眠藥(BZD)成分。我們小兒科醫師會立刻通報相關單位,以懷疑兒虐的方向調查。

最後,蔡文心醫師提醒,在目前提供數據的醫學中心檢驗室澄清Barbital濃度只要測得出數值大於一都不可能是偽陽性(白話為不可能驗錯)的前提,此事件牽扯到兒虐,而且是大規模兒虐的可能性,著實讓生為小兒科醫師,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媽深感痛心,因此提醒家長,若出現下列狀況務必警覺孩子可能接觸到不明藥物,甚至出現戒斷症候群宜儘快就醫:

  1. 不明原因嗜睡,意識昏沈,睡眠習慣改變。
  2. 不明原因性格改變,如脾氣暴躁、易怒、躁動、坐立難安、自殘⋯等。
  3. 不明原因喊頭暈、步態不穩、眼球震顫、走路歪七扭八像喝醉酒 ⋯等。
  • 資料來源:【認真而在乎 蔡文心醫師 台北慈濟新店文山 小兒早療過動癲癎】臉書粉專

留言衝人氣 9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