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染梅毒近10年暴增53倍!性教育僅上6小時是關鍵

分享:

「身處教育現場,我知道青少年的性行為比例上升很多,但沒想到性病竟然爆增到這種程度!」台灣性教育學會副理事長馮嘉玉,同時也在新莊國中擔任健教老師,他坦言,看到衛福部最新資料:近十年15~19歲青少女梅毒案例爆增53倍,就連小三女童也感染梅毒時,真的嚇了一跳。

梅毒症狀很複雜,部分患者初期毫無症狀,直到二期才會出現全身紅疹,若不及時治療,惡化至晚期甚至可能導致全身癱瘓。(示意圖/報系資料照)
梅毒症狀很複雜,部分患者初期毫無症狀,直到二期才會出現全身紅疹,若不及時治療,惡化至晚期甚至可能導致全身癱瘓。(示意圖/報系資料照)

這數字驚嚇指數超標,因為近十年台灣整體梅毒僅增39%、不到4成,但青少女案例竟爆增至此,不只嚇到全國家長,身處教育第一現場的教師們也訝異不已,究竟這群仍在校園讀書的青少年這些年來發生了什麼事?

多位專家表示,關鍵在於台灣孩童的性教育內容失衡,過度強調性別平等、卻忽略性安全與健康意識。「很多孩子因此認為擁有身體自主權,怎麼使用是個人自由,但缺乏自我保護的概念。」一位國中健教老師透露,青少年勇於探索身體的自由,性觀念又只在意「當下」感受,因此才造成性病低齡化的問題。

根據衛福部2014~2024年統計資料,全國不分年齡淋病案例增加1.9倍、梅毒增加3成9,其中10~19歲青少年族群明顯增加,淋病案例激增6~7倍、梅毒增加4倍,進一步分析發現,這十年來青少女梅毒患者爆增最快,10~14歲少女由0例增到17例,同齡層青少年只有4例;15~19歲青少女則從4例增至211例,可說是爆增53倍,同齡層青少年316例。

多位專家表示,關鍵在於台灣孩童的性教育內容失衡,過度強調性別平等、卻忽略性安全與健康意識。(示意圖/Pixabay)

疾管署認為主要原因為「不安全性行為」,但國教行動聯盟(國教盟)質疑模糊焦點,國教盟理事長王瀚陽表示,數據顯示10歲女童(小學三年級)已有梅毒案例,這顯示性教育出了問題。「教育部、衛福部這幾年過於強調性別平等,卻弱化了性健康跟性安全,讓孩子的性教育知識過於偏頗,而且跟不上時代。」王瀚陽說。

身為國中健教老師,馮嘉玉最明白性平教育對青少年的影響。「性別平等是性教育其中的一部分,當然也很重要,但近5年來政府過於偏重性平,而且強調權利、卻忽略義務,讓不少孩子認為自己擁有身體自主權,可以盡情探索。」馮嘉玉說,孩子們知道當有人做出讓他感到不舒服的肢體碰觸時,要勇敢說No,但性平教育沒有告訴青少年,「如果這個碰觸是你喜歡的,該怎麼辦?」

馮嘉玉認為,與其講青少年性觀念開放,不如說大環境的刺激與複雜度都變高了,讓孩子對人際交往的定義不同。「過去需要承諾,男女才會有進一步肢體碰觸,但現在孩子對親密關係的期待就是『當下』,我既然有身體自主權,就想體驗一下,不會去多想未來的事,包括會不會感染性病,可能都沒想過。」

針對青少年性病爆增,國教盟與三黨立委呼籲政府重視性教育問題,同時應擬定青少年性病防治計畫。(圖/翻攝自林月琴臉書)
針對青少年性病爆增,國教盟與三黨立委呼籲政府重視性教育問題,同時應擬定青少年性病防治計畫。(圖/翻攝自林月琴臉書)

但現今的性教育,重心幾乎全放在性平上,反而弱化性健康與安全。王瀚陽告訴記者,目前小學的健康教育是與體育合併一起,所以多數由體育老師教健康教育,「基本上就是兼著教,而且多數憑個人經驗與喜好,所以之前也發生不少爭議。」

馮嘉玉則解釋,國中雖有正式的健康教育課,但每周僅1節課,三年總計120節課,其中性教育僅占2成,在大約20小時的時間內,從生殖器外觀、青春期、懷孕、性病、親密交往、性騷擾、網路交友等都要教授。

其中性病防治是規劃在國中二年級的課程,包含保險套使用也在其中,馮嘉玉說,大約只有3節課時間要講完所有性病如菜花、梅毒、淋病等,其他3節課是講愛滋病與防治,算下來只有6小時。「還要不被『借課』才能有20小時的教學哦!」馮嘉玉說,除了學科之外,健康教育課經常被賦予「宣導」任務,例如最近推廣HPV疫苗,就被交代要上相關內容,有時甚至連交通安全、防火防震、全民健保都要講。

馮嘉玉則解釋,國中雖有正式的健康教育課,但每周僅1節課,三年總計120節課,其中性教育僅占2成。(圖/Photo AC)

反觀性平教育,目前以議題融入的方式在各相關領域實施,依據《性別平等教育法》第17條之規定,國民中小學除應將性平教育融入課程外,每學期應實施性平教育相關課程或活動至少4小時,讓學生時時感受到性平的存在。

再者,由於台灣法定性行為年齡落在16歲,因此中小學性教育課程也以「16歲前沒有性行為」為前提設計,「但現在的孩子已經不同,這作法早已跟不上時代。」馮嘉玉認為,現在的性教育應往下延伸,並增加深度與廣度,小學要建立性健康、安全觀念,同時要懂得發生問題時如何求助;中學則要用更多技巧去帶領孩子認識性教育。

針對現行性教育課程設計問題,國教盟、台灣性教育學會去年針對1203位中小學家長進行問卷調查,6成以上家長認為應在5~8歲小學低年級時就教導身體界線、自我保護,65.3%家長期待主要性教育內容於國中階段教導。

台灣性教育學會副理事長馮嘉玉坦言,看到衛福部最新資料真的嚇了一跳,近十年15~19歲青少女梅毒案例爆增53倍。(圖/CTWANT

「小學當然可以教性教育,只要適齡即可,國小階段最重要的是性健康與安全,例如約會app、自我保護,先建立正確觀念,因為這時候孩子比較容易接受,如果等到國中再談這些就太遲了。」王瀚陽說。

另一大問題是性教育師資嚴重不足。馮嘉玉說,現在國高中健教老師養成管道非常多元,不再限定衛教系或公衛系,小學甚至沒有正規健教老師,所以在職進修、培訓格外重要,「很多健教老師認為性教育最難教,加上學生差異性非常大,一樣是國中的孩子,有些非常單純、有些已經猶如『老司機』,分寸拿捏不好很容易被投訴,所以老師怎麼教,就非常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國教盟檢視政府公共健康政策,發現多項青少年性健康計畫自2020年後陸續停止,包括大專校院性教育計畫於2020年7月停止、高中以下性教育計畫於2021年8月停止、衛福部青少年性健康促進服務計畫於2023年12月停止,讓教師就算有心進修,也找不到性健康教材資源。相較之下,性平相關的研習、進修則非常多,此消彼長十分明顯。(CTWANT

文章授權轉載自《CTWANT小三童染花柳1/兒少性病爆增揭「重性平輕性健康」 國小體育老師教+國中僅上6小時

【延伸閱讀】

留言衝人氣 6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