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陽」垂發系統通過作戰測評 中科院卻吃了悶虧

分享:

記者李俊毅/綜合報導

中科院去年(2023)年5月初曾在屏東九鵬基地及外海進行飛彈試射。當時試射是測試中的垂直發射型「海弓三型」、「海劍二型」國產防空飛彈。軍方人士指出,國產「華陽」垂直發射系統已完成作戰測評。但卻遲遲未能落實安裝在海軍新型艦艇上,有媒體報導直指,關鍵原因不在中科院,而在海軍本身。

海軍康定級巡防艦。(圖/中天新聞)

我國曾向美國購買兩套MK-41垂直發射系統,並已於2019年初運抵台灣。海軍以「迅聯專案」委託中科院將國產相位陣列雷達、電子反制與聲納系統及美軍的MK-41系統進行整合,讓MK-41能發射中科院研改的「海弓三型」、「海劍二型」等國產防空飛彈。而LST-542級戰車登陸艦 LCC-1「高雄號」過去曾被目擊做為相位陣列雷達及海上飛彈測試平台,並將MK-41垂直發射系統裝上,作為發射中科院研改的「海弓三型」、「海劍二型」等國產防空飛彈。

由中科院整合相關技術研製的國產「華陽」垂直發射系統,先前安裝在LCC-1高雄軍艦上,包括海劍二丶海弓三型艦載防空飛彈,均已通過搭配「華陽」垂直發射系統的作戰測評,目前第一套已安裝在擔任康定級軍艦升級工程測試艦的舷號1203西寧軍艦,未來康定級軍艦其他軍艦也將在分次接受性能提升上,都安裝「華陽」垂直發射系統。

美國海軍艾森豪威爾航母打擊群 (ECSG) 使用 MK-41垂直發射系統發射標準2型防空導彈 (SM-2) 。(圖/翻攝自美國海軍臉書)

據《自由時報》12日報導,熟知內情的軍方人士說,有關以「華陽」垂直發射系統搭配海弓三艦載長程防空飛彈丶海劍二中程飛彈,中科院都已完成射擊的作戰測評,全部都準備好了,而且「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建案後,原型艦的相關預算也已獲得立法院通過,一切看似準備就緒,但因為海軍的決策一變再變,不僅要求變更雷達設計,從「被動式」改為「主動式」,最後更是將建造一艘「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原型艦的預算經費,轉成建造兩艘「輕型巡防艦」原型艦。著實讓中科院吃了悶虧。

報導也指出,《震海計畫》「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原型艦計畫的預算,雖然已經轉換為輕型巡防艦使用,但海軍內部已經重新檢視其設計及作戰需求。

「案子還會推出來,只是內容會再調整」,該人士研判,2026年10月底完成「防空型」與「反潛型」兩艘輕型巡防艦原型艦交艦之後,就會有全新版本的「新一代飛彈巡防艦」方案出來。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