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管制署今(29)日出席臺大醫院記者會表示,近期球黴菌症境外移入病例有增加趨勢,但強調臺灣未有本土病例,且該疾病不會人傳人,台灣目前無流行傳播風險。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球黴菌症主要流行於美國西南部、墨西哥及中南美洲的山谷和沙漠地區,亞洲並非流行地區。根據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資料,美國每年約有二萬人確診感染球黴菌症,病例主要集中在亞利桑那州及加利福尼亞州,墨西哥和中南美洲的乾燥地區也是主要流行區。
雖然球黴菌症並非台灣的法定傳染病,但過去醫療機構曾在醫學文獻中發表8例散發性病例報告,這些個案均有國外流行地區旅遊或活動史,無本土感染情形。
疾管署說明,球黴菌主要存在於流行地區的鹼性、沙質土壤中,感染途徑是透過吸入含有球黴菌孢子的塵土,特別是在強風或沙塵暴後較易發生,但不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染。感染者大多無症狀,約四成患者會在1至4週潛伏期後出現發燒、疲倦、咳嗽、呼吸喘、頭痛、肌肉或關節痠痛、夜間盜汗及皮疹等症狀。

對於免疫功能低下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及孕婦等高危險群,可能會出現肺部或其他部位的嚴重感染。不過,整體致死率低於1%,大多數感染者無需治療即可自行痊癒,僅嚴重病例或高危險群患者需依醫囑服用抗黴菌藥物。
因應境外移入個案增加,疾管署已儲備球黴菌症血清抗體等檢驗試劑並建立送驗機制。該署今日也發布致醫界通函,提醒醫療院所加強詢問病患流行地區活動史,必要時可採集臨床檢體送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