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因京華城案遭羈押已滿一年,日前透露在看守所內需睡在馬桶旁的艱困處境,引發外界關注。前立委沈富雄也分享自身服刑經驗,揭露看守所「馬桶文化」背後的潛規則,同時也對柯文哲可能即將獲釋後的政治效應提出分析。

根據柯文哲日前開庭時描述,看守所內不僅採光不足,居住環境更需要在馬桶旁休息,為此他只能選擇戴著口罩入睡。對此,沈富雄5日上政論節目《少康戰情室》中說明,監所內不成文的規定,「最新進來的一個最接近馬桶,若又有新進來的,就退一位,又變成新進來的最接近馬桶。」不過沈富雄也感到好奇,柯文哲都被羈押一年之久,依慣例應該早已遠離馬桶位置,「怎麼一直跟馬桶在一起呢?」

針對柯文哲可能即將獲釋一事,沈富雄從心理層面進行剖析:「柯文哲因為關了一年,身體、精神狀態一定有變化。忽然間說他可以出來了,這個變化很大。」沈富雄認為,在柯文哲的認知中,過去每次開庭後回去關押都是痛苦的經歷,但現在即使要再關兩、三天,心態可能已經轉變得較為輕鬆。
就民眾黨的未來發展,沈富雄指出,柯文哲出獄後將為民眾黨帶來化學變化,現任民眾黨主席黃國昌的領導方式勢必要進行調整。他進一步分析民眾黨的政治困境:「民眾黨最大的缺點是,在單一席次的地方選舉,一點希望都沒有;但是在多席次議員的選舉,還可以找幾個地方,當選個2個、或是3個、4個。」他強調,民眾黨目前最大的政治資產就是上次選舉所獲得的8席立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