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頭痛已成為現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根據中醫診斷,可分為「痰濕熱、氣血虛、肝鬱氣滯」三大體質,不同體質族群的症狀和發生原因各異,若出現劇烈疼痛、先嘔吐再頭痛、意識改變等警訊,應立即就醫檢查。

中醫師賴睿昕表示,偏頭痛本質上是一種良性且周期性的頭痛,涉及神經、血管及化學物質的相互作用。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影響,特別是在月經期間會對偏頭痛發作較為敏感。此外,強光、聲音、壓力、飢餓、賀爾蒙波動、睡眠不足、酒精或荷爾蒙藥物等外在刺激,都可能成為誘發偏頭痛的因素。
針對三大體質的特徵,賴睿昕詳細說明,「痰濕熱」體質的人通常有代謝性疾病,喜歡重口味的食物,包括鹹食、炸物、辛辣及甜食,也愛吃水果和飲酒,且三餐時間不固定。這類人群的典型症狀包括體味重、口臭、便祕、怕熱、喜歡喝冷飲,體型可能偏胖或偏瘦。
至於「氣血虛」體質族群,多見於經常熬夜、過度勞累或年紀較長的人。他們常見的症狀包括面色偏黃、容易疲倦、經常頭暈、胃口不佳,女性可能出現月經量少的情況。

而「肝鬱氣滯」體質的人,大多缺乏運動習慣,容易生氣和焦慮,生活中遇到不如意事件較多,症狀則表現為因緊張導致的食慾不振、身體不自覺緊繃,女性可能有月經失調的問題。
對於偏頭痛的治療方式,賴睿昕強調中醫會依據個人體質進行對症治療。他建議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應保持規律作息,特別是白班工作者要在晚上12點前就寢,以確保充足的氣血補給。同時,三餐時間要固定,並且減少攝入油炸、辛辣、烤物和甜食,避免飲酒,以免加重局部發炎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