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官有紘/綜合報導
屏東縣萬里桐海域7月4日發現1革龜擱淺,經救援後隔天仍不幸死亡;海保署今日公布死因,證實革龜腸道內有2條總長425公分的魚線,確定因此無法進食、活活餓死。

2條共長425公分的魚線害死革龜。(海保署提供)
海保署指出,這隻公革龜背甲曲線長115.5公分、體重130公斤,經解剖後發現食道到胃部裡面並未發現任何食物,不過消化道不正常扭曲,X光檢查發現金屬轉接環,而魚線從胃到大腸貫穿腸道,導致腸道黏膜面潮紅出血和水腫,無法消化吸收,長期未進食,體內多處脂肪漿液性萎縮,導致消化道病變,形成壞死性腸炎造成急性敗血症,因而致死。

X光拍攝革龜腸道發現金屬轉接環(黃圈)。(海保署提供)
革龜體內的魚線及金屬轉接環。(海保署提供)
海保署指出,根據過往資料顯示,台灣南部水域也是革龜移動的範圍之一。而牠是所有海龜中體型最大的,以水母為主食、屬大洋性品種。
死亡革龜由海生館安排解剖作業。(圖/海保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