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廣東佛山的屈公病疫情持續升高。佛山市官方22日通報,該市截至21日累計確診病例已增至2659例,遠高於19日的1873例。為此,佛山市已啟動應急響應,強化醫療救治防控,全市多個行政區更發布「告全體市民書」,呼籲民眾積極滅蚊防叮咬。

除佛山外,北京市也出現了屈公病病例。北京市疾控中心22日表示,目前北京「偶有」境外輸入病例,並指隨著國際交流日益頻繁,屈公病例輸入北京的風險持續存在。但該中心並沒有提到北京的具體病例數有多少。
綜合大陸媒體報導,佛山市官方22日通報,該市自7月8日發現首例輸入性屈公病病例以來,截至21日全市累計確診2659例,主要集中於該市順德區。
為此,佛山市官方啟動應急響應,指定53家定點醫院開闢3600餘張「防蚊隔離床位」,後續還可擴增,並在病房加裝蚊帳,防止患者被蚊蟲叮咬引發二次傳播。根據報導,順德區樂從醫院目前已收治400餘名屈公病患者,均為輕症,沒有重症病例。
此外,佛山全市還緊急新增35家醫院展開屈公病病毒核酸檢測,並儲備試劑及培訓醫務人員,確保確診者早發現、早治療,防止疫情擴散。
為因應屈公病疫情,大陸國家疾控局及廣東省衛健委專家組日前趕往佛山指導防控,認為當前為關鍵時期,需切斷社區傳播和疫情外溢。
為遏制疫情,佛山市多個行政區還發布「告全體市民書」,呼籲積極「滅蚊、清積水、防叮咬」。
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官網資訊,屈公病傳染方式為被帶有屈公病毒的病媒蚊叮咬後感染,人不會直接傳染給人,可傳播屈公病毒的病媒蚊主要為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及白線斑蚊(Aedes albopictus)等。
多數的屈公病患者有症狀發生,包括突然發燒、關節疼痛或關節炎、頭痛、噁心、嘔吐、疲倦、肌肉疼痛或皮疹,可伴隨結膜炎、腹瀉、畏光等非典型症狀,症狀可持續約3至7天,大部分患者可在7至10天內康復,少數患者會出現持續數個月的嚴重關節痛,但較少出現致死案例。與登革熱不同的是,部分屈公病患者會有持續數週的倦怠感,有些患者的關節會痛到無法行動。(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