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藥行「一年收掉7百家」4原因曝! 11年後恐全面消失

分享:

記者吳紹尹/綜合報導

先前傳出中藥缺藥,中華民國中藥商全聯會名譽理事長提到,其實缺的是科學中藥,中藥材本身並不缺;另外,面對中藥行的腰斬,盼中央能透過相關考試機制,延續產業。

陳麒方表示,藥材雖然不缺,國內藥行卻逐漸減少。(圖/中天新聞)

臺北醫學大學副院長李崇僖、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陳麒方及馬逸才昨(29)日針對台北醫學大學USR計畫,舉辦「中藥的創新與再生」座談。陳麒方提到,傳統醫學的中藥和現代醫學都已是正規醫療的一環,但身體有異狀時,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是老生常談,即便是同樣的疾病,中醫藥會就個人體質不同而開立不一樣的藥物。

只是,年輕一代對於中藥的陌生,成為了中藥行逐漸式微的原因。馬逸才表示,客戶群和經營者的老化現象都是其中因素,加上中藥的健保給付是針對科學中藥,市場需求較大,傳統水煎藥並不是給付對象。過去中藥傳出缺藥問題,其實缺的是「科學中藥」,若是藥材本身,並不缺。

雖然中藥材並不缺,價格甚至是自由買賣,中藥行本身卻逐年減少。(示意圖/資料庫)

馬逸才指出,科學中藥缺藥原因包括藥廠升級、需求增加、天花板價及缺工,甚至因此斷鏈3、4個月。雖然中藥材並不缺,價格甚至是自由買賣,中藥行本身卻逐年減少。國內高峰曾達到一萬五千家的中藥行,一年卻收起6、7百家,腰斬至今只剩8千多家。

馬逸才說,20年來沒有增加任何中藥販賣業,「只有減少」,根據藥事法103條第二項的標準落實後,發照情況卻不如預期,後續衛福部也增設條件,需要3年以上從業經驗等,相較20多年前審核方式確實較嚴格,但公會也不希望因為不夠嚴謹而流於浮濫。

對於執照的取得方式,公會是持正面態度,希望透過正統有制度的方式,讓行業延續,中藥商也都願意透過學校教育或考試取得相關業務範圍,希望能獲得衛福部協助。

留言衝人氣 4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