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女「腹瀉血便2年」出不了門 醫揪「無害菌」是元凶

分享:

一名22歲年輕女性罹患潰瘍性結腸炎,兩年來飽受劇烈腹痛、頻繁腹瀉與血便困擾,對多種藥物治療皆無明顯改善,被迫留職停薪、長期困在家中。長庚醫院醫療團隊運用先進質譜儀技術,比對超過9,000筆蛋白質圖譜,最終鎖定真正致病元凶「無毒梭菌」,對症下藥後患者症狀完全解除,不再復發。

一名22歲年輕女性罹患潰瘍性結腸炎,兩年來飽受劇烈腹痛、頻繁腹瀉與血便困擾。(示意圖/Pixabay)
一名22歲年輕女性罹患潰瘍性結腸炎,兩年來飽受劇烈腹痛、頻繁腹瀉與血便困擾。(示意圖/Pixabay)

長庚醫院今(28日)召開記者會,分享與國科會合作的「微生物相計畫」成果,宣布推出台灣「腸道微菌叢全基因分析」服務。此服務可分析超過14萬種微生物與6,400筆抗藥基因資料,協助醫師預測腸炎、大腸癌、帕金森氏症等疾病風險,開啟腸道精準醫療新時代。

林口長庚微菌治療中心主任李柏賢表示,長庚是國內最早引進腸道微菌叢植入治療(FMT)的醫院之一,自2019年起已完成339例治療。針對難治型或反覆發作的困難梭菌感染病患,治療成功率高達85.4%,遠高於傳統抗生素治療約30%的成功率,且復發率更低。他指出,藉由累積的臨床經驗,醫院發展出腸道微菌叢全基因分析技術,可了解好壞菌比例、多樣性等健康指標。

李柏賢解釋,「無毒梭菌」因不會分泌毒素,過去被認為是無害的腸道菌,但醫界發現它實際上有其他致病方式,是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常見的元凶之一,會導致敗血症、嚴重腹瀉等症狀。由於「無毒梭菌」與「困難梭菌」臨床症狀及菌落型態高度相似,且無毒梭菌具萬古黴素(困難梭菌感染第一線用藥)抗藥性,可能導致抗生素治療無效、延遲治療甚至引發併發症。

該名22歲女性患者經醫療團隊確認致病元凶為無毒梭菌後,接受針對性抗生素治療,腹痛與腹瀉症狀完全解除且不再復發,成功重拾健康與自信,順利重返職場。後續大腸鏡追蹤顯示,患者腸黏膜已完全癒合。

長庚醫院今(28日)召開記者會,分享與國科會合作的「微生物相計畫」成果,宣布推出台灣「腸道微菌叢全基因分析」服務。(圖/長庚醫院)
長庚醫院今(28日)召開記者會,分享與國科會合作的「微生物相計畫」成果,宣布推出台灣「腸道微菌叢全基因分析」服務。(圖/長庚醫院)

長庚醫院最新推出的「腸道微菌叢全基因分析」已通過「實驗室自行開發檢測認證」(Laboratory Developed Test, LDT),能一次解析5,000–6,000萬個基因片段,為每個人建立專屬的「腸道健康地圖」。李柏賢強調,腸道菌相的「多樣性」是健康的關鍵指標之一,當菌種多樣性下降時,往往代表腸道微生態失衡,可能與肥胖、糖尿病、發炎性腸道疾病、憂鬱症等多種慢性疾病風險上升有關。

透過這項分析,醫師可在疾病尚未出現明顯症狀前,即早掌握腸道失衡警訊,進行風險預防與營養調整,並依個人菌相特徵擬定個人化健康管理策略。此外,分析結果也能釐清患者是否帶有抗藥性細菌,以及日常補充的益生菌是否有效。

林口長庚副院長邱政洵表示,腸道是人體的「第二基因組」,影響免疫、代謝與心理健康。長庚醫院以「抗藥菌快速鑑定 × 菌相基因檢測 × 微菌叢治療」三箭齊發,打造完整的臨床整合模式,從檢測、診斷到治療一氣呵成,實現精準醫療在腸道領域的願景,為病患帶來重生契機,也為全民健康開啟新篇章。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