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媽媽寶寶
「子宮頸癌(Cervical cancer)」初期大多無症狀,但若出現不正常的陰道出血(性交後出血、停經後的出血)、分泌物異常等症狀,就需要盡快就醫檢查。若不幸罹患子宮頸癌,除此積極治療外,我們還可以吃什麼來保養身體?罹癌後若有生育計畫,還可以懷孕嗎?
示意圖/媽媽寶寶
為什麼會得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的主要成因是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其餘致癌因素還有:吸菸、免疫系統問題、過早開始性生活、有多重性伴侶、患有其他性傳播感染性病(如淋病、梅毒、愛滋病等)都是風險因子。另外,並非停經婦女或很久沒有性生活就不會罹患子宮頸癌,因感染人類乳突病毒後,可能會有10~20年的形成時間,才會進展為子宮頸癌,所以也不能輕忽。並非感染HPV就一定會得子宮頸癌,其實大多數HPV感染是無症狀,而且只要身體免疫力好,就能夠清除病毒威脅,不引發癌變。
預防子宮頸癌的飲食
許多研究指出,飲食與子宮頸癌也有很密切的關係。充足的營養有助於強化身體的免疫系統,進而消除HPV在體內形成腫瘤的風險。根據小港醫院資料顯示,血漿中含適量的β胡蘿蔔素對於子宮頸癌具有保護性(但飲食中攝取胡蘿蔔素與血漿中β胡蘿蔔素的數值並未成正相關),但若能增加身體活動量、避免體重過重,再加上攝取豐富的蔬菜、水果,可降低對子宮頸癌的風險。
- 攝取不同顏色的蔬果
- 以堅果和橄欖油等不飽和脂肪,代替飽合脂肪和反式脂肪
- 減少鈉的攝取,以洋蔥、大蒜或其它香料來替代
- 攝取低脂乳製品
- 豆類
罹癌後飲食
一般而言,癌症患者的飲食應以「補充熱量、增加蛋白質、均衡飲食」為主。但每名患者的體能、病情、身體器官機能狀況各異,訂定飲食菜單時應諮詢專業醫師和營養師的建議。
- 補充熱量及蛋白質:有助增加體力,避免因進食量不足而消耗體內的脂肪及分解肌肉組織。含有豐富熱量的食物有碳水化合物類食品、不同種類的瘦肉等。蛋白質是身體建立和修復細胞所需的重要營養素。罹癌後的身體需要更多的蛋白質來幫助恢復。食物如雞肉、魚、豆類、堅果和乳製品都是良好的蛋白質來源。
- 攝取礦物質及維生素:維生素和礦物質是身體所需的重要營養素。罹癌後的身體需要更多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來幫助恢復。建議食用豐富的水果、蔬菜和全穀類食品。如,補充維生素A吃紅蘿蔔、菠菜;吃柳橙、蕃茄增加維生素C;補充維生素E靠吃堅果、深綠色蔬菜;或是補充鋅,可以幫助皮膚、毛髮、指甲、口腔黏膜生成及傷口癒合。而且,蔬菜和水果是罹癌後恢復的重要營養素。它們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及抗氧化劑,可以幫助身體抵抗自由基的損傷。建議每天攝取5份蔬菜和水果。
- 少食多餐:少食多餐及少量多餐,可以幫助緩和食慾不振、噁心、嘔吐、便秘等癌症副作用。
- 高纖飲食:需根據自身的排便狀況,有腹瀉問題,就應避免進食高纖食物,此時就應採白麵包、白粥等低渣飲食讓腸胃道休息。沒有腹瀉問題者,可以吃全麥食品、黑豆、紅豆、黑木耳、五穀米、香菇等食物補充。
- 飲用足夠的水:水是身體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身體正常運作所必需的。罹癌後需要攝取足夠的水來保持身體的正常功能。建議每天飲用6-8杯水。
癌前癌後都要避免的食物?
紅肉、加工品等西化飲食,不只膳食纖維含量低,還有可能增加身體發炎、造成罹癌的風險。因此建議避免以下食物:
- 高含糖量食物
- 加工肉品
- 紅肉
- 反式脂肪及高飽和脂肪
- 高溫油炸食物
罹患子宮頸癌可以懷孕嗎?
許多正值生育年齡的婦女,在罹患婦科癌症時會擔心,自己是否還有為人母的機會?首先要了解子宮頸癌的治療方式有:子宮切除手術、子宮頸錐形切除手術、骨盆腔淋巴腺的摘除術、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等。治療方式也會隨著腫瘤大小、患者年齡及整體健康狀況等來做不同的處理。通常在原位癌(第零期)前做子宮頸錐形切除手術,就不須將子宮切除,但未來可能會有復發風險,因此如不再考慮生小孩,大部份醫生會建議採全子宮切除手術。
衛福部嘉義醫院衛教資料顯示,若是已懷孕婦女罹患子宮頸癌,醫師也會視胎兒的月數來決定,如寶寶可以自然存活且離生產日越近者,以寶寶為主;反之,寶寶可以自然存活且離生產日越遠,就以媽媽為主。如果接近胎兒成熟,醫師可能會建議以剖腹產後再作治療;但若懷孕週數太少則應以治療孕婦為優先,不建議保留胎兒。
子宮頸癌疫苗哪裡打?
若未來有懷孕打算,就要儘早預防及治療是最佳解。也因為「子宮頸癌疫苗(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及「子宮頸抹片」的幫忙,可降低6至9成的子宮頸癌發生率和死亡率。若有需要或符合資格者,便可以前往全台22縣市HPV疫苗接種之合約醫療院所諮詢或接種。
文章授權轉載自《媽媽寶寶》罹患「子宮頸癌」還可以懷孕嗎?該怎麼補充營養?給患者的「飲食5大原則」+「5種NG食物」一次看
【延伸閱讀】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什麼?症狀有哪些?要如何治療?5大疑問,婦科醫師一次解析
女性經痛、拉肚子 為什麼嚴重恐致癌?一次看懂「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