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習慣在通勤時戴耳機聽音樂,許多廠商紛紛推出有「降噪」功能的耳機,讓用戶隔絕外界噪音。不過,聽力專家指出,若長期使用這類主動降噪耳機恐影響聽力,甚至增加罹患聽覺處理障礙的風險。

根據外媒《What Hi-Fi》報導指出,聽覺處理障礙(Auditory Processing Disorder)為一種精神疾病,患者的耳朵雖沒有生理問題,但因為大腦無法有效解讀所接收到的聲音,因此在複雜的聲音環境中會無法清楚理解對話內容。
25歲的Sophie分享,自己在寧靜的鄉村長大,到了倫敦後覺得城市的噪音難以忍受,因此每天要都會戴上降噪耳機長達五個小時來隔絕環境噪音,但現在卻很難在吵雜的環境中辨別聲音,「儘管我能聽到有噪音,但我聽不出噪音來自哪裡」、「我知道那是人的聲音,但我就是無法足夠快地判斷出來」,聽力測試的結果也顯示她的聽力沒有損傷,專家診斷她可能患有APD。
專家認為,如果長時間依賴降噪耳機,會導致大腦聽到的聲音種類變少,因此影響到「篩選」聲音的能力,像是在吵雜的酒吧中,大腦應該要能忽略背景音樂,先處理朋友的對話,但若大腦長期缺乏這種訓練,可能會把所有聲音都視為一樣重要,變成患者在嘈雜環境中難以分辨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