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政策一變再變,繼上週五白宮對半導體與科技產品提出「互惠關稅」豁免後,不到48小時,川普政府在週日就立刻轉調口風,表示這些豁免只是過度安排,「即便當下暫停,遲早還是要回來」。對此,旅美學者翁履中今(14)日表示,這讓稍感寬心的科技業者與投資人再次陷入混亂;並坦言,「這無疑對台灣是一項戰略警訊」。

川普宣布對等關稅後讓全世界股票暴跌,其中半導體、科技股成重災區,雖然白宮在上週五,宣布對半導體與科技產品祭出「互惠關稅」稍微安撫過後,卻在不到48小時,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又表示,這些豁免只是過渡性安排,他強調,半導體、手機與筆記型電腦等產品的關稅將「一至兩個月後實施」,即便當下暫停,遲早還是要回來。
對此,先前曾預告川普不會輕易放手的翁履中再表示,果不其然,週末還沒過完,就出招了!白宮對科技產品的豁免宣告才剛讓市場稍微喘口氣,盧特尼克週日的發言立刻把局勢又推回不確定的懸崖。
翁履中認為,這一來一回,反映的不只是政策搖擺,更顯示出川普團隊內部意見嚴重分歧,也透露出鷹派官員再度強勢進場,讓川普覺得需要「再硬一點」。而川普本人也在社群補充,「沒有人可以跑的掉」!
翁履中進一步分析,值得注意的是,盧特尼克特別點名「幾乎所有半導體都是在台灣生產,然後在中國完成加工」,這樣的言論無疑對台灣是一項戰略警訊。美國不再僅是針對中國的產業依賴,而是要重構整個科技供應鏈,連台灣都被納入「需重新在地化」的目標中。台灣半導體業若想根留本土,勢必面臨越來越大的地緣政治壓力與產業政策挑戰。
翁履中強調,從這波變局可以看出,川普政府將不會停止對科技與關鍵產業的掌控慾望,而這場看似貿易政策的調整,其實更深層是圍繞在美中競爭、供應鏈主導權與地緣政治的全方位較量。未來幾個月,勢必還會有更多轉折,市場、盟友與對手都必須繃緊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