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第二任期關稅政策再升級!7月31日簽署行政命令,宣布對全球進口商品全面課徵10%基礎關稅,並對92國實施更高稅率。此舉引發多國反彈,全球供應鏈與物價恐面臨新一波衝擊。中天節目「跟著怡琳看世界」主持人孫怡琳,帶您了解,川普發起的關稅戰,真的會讓美國再次強大嗎。

鄰國不同命:加拿大稅率飆至35% 墨西哥暫逃一劫
川普對北美鄰國採取差異化策略。加拿大關稅從25%升至35%,白宮直指此為「報復加國無作為」;墨西哥則因談判延展90天,維持現行25%稅率。墨國總統薛恩鮑姆(Claudia Sheinbaum)透露,雙方接近達成安全協議,共同打擊毒品與槍枝走私。加拿大官員緊急赴墨商討聯合應對,財經專家警告:「川普隨時可能推翻協議,美墨加協定就是前例。」
歐盟讓步換15%關稅 瑞士慘遭「國慶震撼彈」
歐盟7月27日與美達成協議,輸美商品統一徵收15%關稅,並承諾對美投資6000億美元。但非歐盟成員的瑞士卻在8月1日國慶日收到壞消息,關稅從31%暴增至39%,衝擊鐘錶、機械等支柱產業。瑞士商會坦言,正考慮1500億美元對美投資以求降稅,但人口差距使貨貿平衡難如登天。

亞洲讓步求生 巴西印度硬槓到底
日韓均接受15%關稅,日本承諾5500億美元投資與百架波音訂單,卻因美方行政疏失遭「超徵關稅」,經緊急協商後獲退稅承諾。南韓則以3500億美元投資基金換取緩衝,但堅守稻米、牛肉市場「紅線」。相較之下,巴西與印度強硬回擊,巴西總統魯拉(Luiz Inácio Lula)嗆聲「絕不低頭」,印度更無視50%高關稅,持續採購俄羅斯能源並醞釀反制。
關稅紅利or通膨危機? 美民眾恐年增7.2萬支出
面對各國前來談判,川普顯得樂開懷,並表示關稅已為美國帶來1520億美元收入,未來十年可能額外進帳逾2兆美元,並研擬向多數美國人發放600美元現金。然而,川普在關稅政策上的反覆無常,被美國媒體和金融市場戲稱為「Taco Trump」(Trump Always Chicken Out),意指其態度強硬卻總在最後關頭退縮。

目前,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正遭受法律挑戰,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正審理其是否逾越總統法定權限。同時,關稅的負面影響已開始顯現。沃爾瑪、美泰兒、孩之寶和P&G等零售與製造巨頭已警告價格將上漲,咖啡等進口食品價格也上揚,消費者和中小企業首當其衝。耶魯大學研究預估,新關稅將導致美國平均家庭每年多支出2400美元,整體有效平均關稅率將攀升至18.3%,創1934年以來新高,恐加劇通膨。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佛曼(Jason Furman)認為,美國將因關稅變窮,而歐洲、日本、韓國等交易國將受益。經濟學家赫夫鮑爾(Gary Hufbauer)預測,美國經濟將放緩,甚至可能出現輕微衰退。專家警告,如今全球供應鏈脆弱、地緣政治緊張、人口老化與公債高築,使得通膨風險大增,川普的對等關稅長期而言可能弊大於利,並拖累全球經濟。
請鎖定每週六晚上7點<跟著怡琳看世界>首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