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本學期將終止培育5大科公費生的「重點科別培育公費生」計畫。重點科別培育公費生計畫對象以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及急診醫學科等,中山大學表示,現行醫學教育體系問題除了人力不足外,更嚴重的就是科別失衡,此舉恐造成人才斷層。

中山大學發聲明稿指出,過去公費醫師制度曾有效協助補足特定領域醫師人力,呼籲政府應持續公費醫師制度,針對重點5大科別明確規畫公費名額,穩定提升醫學教育總量,避免出現人力斷層。
除了醫師人力吃緊,護理人力也始終短缺。根據立法院調查,三班護病比落實把關,護理人力竟不升反降,2024年2月的護理人員執業率為62.72%,但到今年5月反而降為62.36%,並創下近5年新低。
原因在於護理師大量出走,而護校畢業生也不願投入職場。「我最受不了『花花班』,大夜班接著上早班,也太慘了吧!為什麼會如此不合理?」30歲的王小姐正是8年前落跑的護校畢業生,她去醫院實習看到職場環境後,就決定說掰掰。
由於需要長時間憋尿、輪班,泌尿道感染、睡眠障礙都是護理師常見的疾病,還有常常沒時間吃飯,所以護理師往往會準備一杯超大杯手搖飲防身,不只能止渴、有時還能止飢,卻嚴重傷害健康。

「還有薪水太低,這樣高強度的工作竟然只值一點點錢!」王小姐說,護理師的底薪大約只有2萬多,要靠著各種獎金、輪班,層層加總起來才能增加收入,王小姐目前擔任企劃工作,而她的同學們也大多轉行,有些可以轉任藥廠業務,年薪破百萬又不必輪班;少數擔任護理師的都轉調到門診單位,或是乾脆護病比低的加護病房,相較之下比較輕鬆。
一位擔任管理職的醫界人士認為,長期幫護理師增加薪資的建議,現階段不太可行,因為護理師人力不足導致醫院關床,醫院少了收入財務吃緊,遑論長期加薪,除非政府先撥出補助款,或從健保點數上改革,真正提升護理師待遇,才能打破此一惡性循環。
為了解決人力荒,慈濟在2023年底成為全台第一家聘僱外籍護佐的醫院。慈濟科技大學開設「菲律賓長照專班」,提供菲律賓學生來台就讀,免費就學2年、須服務6年。再採用勞動部「中階技術工作人力計畫」,陸續在2023年、2024年聘僱17位長照專班菲律賓畢業生擔任護佐。這些菲籍護佐皆已取得臺灣副學士以上學位,並通過華語檢定門檻、完成所有擔任護理助理員所需的訓練,目前患者、家屬也接受度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