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觀察,比起外國人說話直接,台灣人講話愛用反問句,像是「我需要工具」會講「我沒工具怎麼修?」等,好奇台灣人為什麼會習慣用反問句?貼文引發討論。

原PO在PTT以「台灣人講話為什麼習慣用反問句?」為題發文,指出台灣人會說「我怎麼會知道?」、「這不是講過了嗎?」、「你不能把東西收好嗎?」、「我沒工具怎麼修?」 而不是 「我不知道」、「我之前講過了」、「請你把東西收好」、「我需要工具」,表示聽久了其實很煩。在英語世界待久了再回到華語這種情境,覺得渾身不對勁。 「起初我以為是男人當兵把軍中文化帶出來,但後來發現許多老一輩女人也會這樣。 台灣有些人為什麼習慣性反問啊?」貼文一出,引發熱議。
對此,網友紛紛留言表示,「用反問比較有指摘的味道」、「反問感覺就是有點不耐煩了吧?」、「直接的口氣是肯定/否定,以你舉例的情景,都是表達否定居多。所以才用反問句」、「這些問句都是被問第2次才會這樣回」、「語言就這樣,有時候口氣比較重要」、「中文的文法會造成這個不好的溝通模式」、「否定疑問句,就是來吵架的」。
不過也有不少人對反問句同樣感冒,「尤其是職場一堆舒適圈老鳥,問又要酸,直接做又要嗆怎麼不問」、「慣性情勒」、「回答完會被問一句你那什麼態度,一頓絲滑的操作」、「真的,跟這種人講話很累」、「每一句都在反問的,就是在找碴而已」、「就一種言語綁架,強迫你進行回答,可以趁機佔據對話的主動權」、「我也很納悶,一堆人講話超自以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