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婦人吃「安眠藥」昏迷不醒!醫曝原因竟是「便秘」惹禍!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蔡庭語/整理報導

80歲的李奶奶平常每餐喜歡吃漢堡,個性活潑,但近日突然多天夜不能眠,當出現言不及義情形,家人以為是奶奶睡不著,自行拿安眠藥讓奶奶吃,直到奶奶昏迷叫不醒時,驚覺到不對趕緊將奶奶送進醫院。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護理長吳秀英說,送進醫院時因為李奶奶無法進食,連自理能力皆喪失,故置放鼻胃管維持生理機能,家屬表示:奶奶本身有肝硬化病史,但有外傭照顧,家人忙於工作,只有打電話關心奶奶,不知道奶奶日常生活狀況,在詢問外傭下才發現奶奶已多日未解便且吃不下,在醫療團隊多日治療後,奶奶逐漸清醒回到生活可自理情況,家屬經過此次才知道原來肝硬化的人每天都要解1-2大便,以後一定會每天注意有沒有排便及意識狀況。

便祕恐造成身體毒素過高,引發肝昏迷、意識不清等症狀。(圖Pixabay)

什麼是肝昏迷?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林明慧表示,肝臟病變使肝代謝功能降低,身體累積多種毒素,甚至進入腦部,引起意識改變。通常在肝硬化患者身上常見因攝取過多高蛋白食物、但便祕造成身體排毒功能差,造成毒素累積增加而不自知,在初期睡眠狀況差時,擅自使用安眠藥物助眠,導致意識狀況改變難以評估。進而常有昏迷、叫不醒的情況發生。林明慧解釋,肝性腦病變又稱之為「肝昏迷」分為四級,第一級為混亂:文不對題、日夜巔倒、個性改變;第二級為嗜睡:判斷力更差、手和身體不規則抖動;第三級為半昏迷:大部份時間在睡覺,但還可被叫醒;第四級為昏迷:叫不醒。

如何治療肝昏迷?
急性肝昏迷治療會給予患者灌腸,促進腸排空,預防糞便堆積而增加血中氨值,另外會定期檢驗血中氨值,限制蛋白質攝取。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護理長吳秀英建議返家後,可食用低肝蛋白及高纖維飲食,如:冬粉、粉圓、米飯、竹筍、蘋果、梨子、玉米、麥片,1/2~2/3 份的雞蛋、牛奶或肉類。每天維持至少1-2次以上的解便,避免氨毒聚積體內。避免自行服用成藥、安眠藥、鎮靜劑及攝取酒精,而增加肝臟負荷。生活起居正常避免疲勞,以防肝功能持續損害。吳秀英強調,若發現有肝昏迷症狀,如:意識改變、情緒躁動不安、混亂時宜儘速就醫。

  • 資料來源:衛福部桃園醫院提供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