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爆了!桃市府五招因應都市熱島 蘇俊賓:解救氣候難民

分享:
0:00
volume_up

極端氣候下,台灣近年屢屢出現「都市熱島」,如何透過城市治理降低高溫衝擊也成為重要課題。桃園市政府副市長蘇俊賓今(20日)在臉書發文,表示市府已通過跨局處的未來城市空間會報擬定五大方向,避免在都市中產生溫度難民以及氣候難民。

夏季炎熱,蘇俊賓關心勞工的熱危害預防。(圖/桃園市政府)

蘇俊賓指出,市府在管理面已跟勞動部合作,擴大各個工作場合的熱危害預防管理,同時納入更多產業,尤其是營造業,在硬體上、管理上給勞工朋友更多人性化的空間。

他提到,都市規劃面是市府團隊積極佈局規劃的重點,包含都發局、水務局、環保局、交通局等單位在跨局處的「未來城市空間會報」上,已針對此命題有許多討論和規劃,必須善用桃園的環境條件還有重大建設,為桃園創造城市綠廊、生態跳島,平衡、減緩都會核心區過度的碳排,創造城市珍貴的對流—風。

首先,賦予桃園水系環境新價值,埤塘雖已經不是灌溉的主力,但在文化價值之外,如今也是桃園調節都市氣候的重要濕地,利用市內河川、水圳開蓋如老街溪、桃園大圳第一支圳(正光路水圳)等,加上3千多口埤塘,總面積2638公頃及26口防災滯洪池,從點線面建構都市藍帶,將水流帶入城市,改變微氣候,達成降溫。

第二是將既有水道融入都市設計,善用桃園大圳、石門大圳等等水道結合自行車道的規劃,積極推動結合景觀、環境和氣候需求的「開蓋」,像是老街溪開蓋、南崁溪、東門溪的整治,都可以看出河川對於都市中的微氣候有一定程度的效果。

第三是創造大型綠帶,桃園鐵路地下化之後,市規劃保留帶狀空間,除了是城市綠帶,亦能搭配附近綠地保留成為生態跳島,無疑是未來桃園城市中關鍵的決定。

第四是透過建築設計,打造風廊、水體空間、垂直綠化新規範。此部分, 市府已於112年9月1日發布實施新修訂《桃園市都市設計審議原則》、《桃園市建造預審原則》、《桃園市建築物裝飾性構造物設置要點》等「景觀城市3法」,新增規範建築立面寬度不得超過80公尺,讓大樓與大樓間留下風廊,增加城市風環境的循環;同時允許基地戶外空間的釋放,開放水體空間的設置,讓街廓的公共景觀更加活潑,水體也具調節溫度的效能。

此外,桃園市政府也正在修訂《都市計畫桃園市施行細則》,增訂建築物垂直綠化法規,以推動景觀陽台、露臺空間綠化及屋頂綠化等措施,建構建築物立面垂直綠化生態,使都市環境從平面綠化提升至複層立體綠化,為降低熱島效應加分。

最後,投入城市降溫研究以及新材料研發改良,市府於去年啟動相關政策對應研擬,並於今年4月進一步開始進行都市熱環境研究、分析全市風廊及降溫策略,初步了解桃園熱區主要分布在海邊工業密集區、都會人口密集區域等,並針對重點區域靈活運用政策工具來補強,以水務局為例,便在山豬湖親水園區二期工程設置約0.5公頃之固化土材質鋪面,相較於瀝青鋪面溫度可降低約11度C。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