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也是沉默殺手!國健署:血壓應以「3C」管理

分享:
0:00
volume_up

圖、文/健康醫療網 吳儀文

根據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18歲以上高血壓盛行率達26.8%,且盛行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表示,高血壓可能會導致許多慢性疾病的發生,2023年新的開始,測量血壓、控制血壓是民眾的新功課。

但是,血壓到底該如何好好管理?民眾該從何著手?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科長胡怡君表示,民眾血壓可依「3C原則」進行管理,規律測量(Check)、改變習慣(Change)、控制血壓(Control)。

血壓管理掌握「3C」 以722原則定期測量

高血壓可能會導致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的發生。不過,國健署委託台灣高血壓學會,針對民眾「血壓自我管理行為與影響」進行焦點團體訪談,發現民眾若自覺沒有症狀,並不會定期測量血壓。

胡怡君科長指出,高血壓初期通常沒有特別感覺,是沉默殺手之一,需透過定期測量才能掌握自身血壓狀況,民眾在血壓管理上應掌握「3C原則」,所謂的「3C」,指的是規律測量(Check)、改變習慣(Change)、控制血壓(Control)。

在「規律測量(Check)」的部分,胡怡君科長建議,18歲以上每年至少量一次血壓並搭配722原則:「7」連續七天量測、「2」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一次、「2」每次量兩遍,取其平均值,做好血壓管理。

此外,也要「改變習慣(Change)」,健康飲食,減少油、鹽、糖的攝取,拒絕酒精、香菸,並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而在發現異常後也要「控制血壓(Control)」,定期在家測量血壓,並遵循醫囑服藥。

避免白袍症候群影響 血壓居家測量更準!

而血壓的測量正確與否,差異很大,社團法人台灣高血壓學會及中華民國心臟學會最新「2022台灣高血壓指引」,建議以居家血壓量測取代過往診間血壓量測作為高血壓的診斷。

台灣高血壓學會林彥宏理事長指出,在診間測出的血壓值,其正確性確實不如居家測量,原因在於「白袍症候群」,民眾容易因外在環境因素,導致血壓過高、過低。

此外,理事長也提到,單靠一次診間血壓值,來作為評估、治療的判斷依據,太過武斷。他建議,民眾應該依循722原則,將居家測量的血壓值記錄下來,再與醫師溝通、討論,才能更準確的評估下一步該如何控制、治療。

血壓控制過年別鬆懈! 減少高油鹽糖

為了提升民眾對居家血壓量測的重視,國民健康署111年辦理血壓健康識能宣導網路活動,只要民眾上傳家中血壓量測照片、數值及響應高血壓防治金句,即可抽大獎,活動期間共吸引8千餘人參與。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民眾,農曆春節將至,安排外出走春、拜訪親友或出遊時要注意保暖外,更應該做好自我血壓的量測工作,及早發現及早介入。

另外,過年民眾常圍爐、吃大餐及零食,暗藏高油、高糖、高鹽的危機,國健署呼籲,歡樂相聚之際,也要為健康多把關,採三低一高(低油、低糖、低鹽及高纖)飲食、保持適當體重、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壓力紓解、拒菸酒等行為,都能有效改善血壓問題。

【更多健康醫療網報導】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