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新生女嬰全身出現小水泡般紅疹,經檢查確診為罕見的「色素失調症」。兒科醫師陳劍韜表示,及早診斷並積極追蹤治療,患者仍能在正常環境中健康成長。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醫師陳劍韜指出,「色素失調症」是一種極為罕見的遺傳性疾病,發生率約為四萬分之一,主要由X染色體上的IKBKG基因突變引起。由於基因異常會影響細胞對發炎及壓力反應的調控,因此會影響到皮膚、牙齒、毛髮、眼睛甚至神經系統的發育。
「此病與X染色體有關,多半發生在女嬰,男嬰若帶有這個突變基因,通常難以存活至出生。」陳劍韜醫師表示,新生兒出生後不久會出現小水泡般的紅疹,之後逐漸轉變為深淺不一的色素沉著,形成特殊的「大理石紋」痕跡,這些痕跡雖會隨時間淡化,但是醫師判斷的重要依據。
陳劍韜醫師強調,部分患者可能出現牙齒缺少或排列不齊、毛髮稀疏、指甲異常,甚至視網膜發育不全等症狀。若病程牽涉到中樞神經,還可能導致抽搐或發展遲緩,因此需要跨科別整合照護。
針對不同症狀,陳劍韜醫師建議,皮膚異常需保持清潔避免感染,牙齒問題可透過牙科矯正,眼睛則需定期檢查,及早治療以降低失明風險。若出現抽搐等神經症狀,小兒神經科會介入治療並搭配復健,協助孩子維持發展。
對於高風險族群,陳劍韜醫師提醒,由於此病與基因有關,家族成員若有病史,女嬰的發生風險會大幅提高。建議這類高風險孕婦進行產前遺傳諮詢與基因檢測,若出生後發現寶寶皮膚有異常紅疹或色素變化,應及早就醫。
「大部分患者在醫療團隊的陪伴下,仍能順利長大成人,且隨著年齡增長,皮膚痕跡會逐漸淡化,孩子仍能像同儕一樣生活。」陳劍韜醫師呼籲,醫療團隊除了提供完整的醫療照護與心理支持外,也有病友團體可供互相交流,協助家長在照護過程中獲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