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傳毅/美國遲不交付F-16V之貓膩

分享:

文/譚傳毅(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

國防部對美方延遲交付F-16C/D Block 70戰機(F-16V標準)表達嚴重關切。除了這些戰機之外,美國積欠台灣的軍售裝備總額已經高達6572億元還沒來。

F-16V。(資料照)
F-16V。(資料照)

國軍能不能用謀打仗不知道,看起來,軍購案謀略比水更深,若再加上政客的加持,更是深不見底。問題是:為何美國交不了貨?是政治、還是技術、原材料、供應鏈問題?既然無法交貨,甲方(我國防部)不能取消訂單嗎?其中原委值得扒一扒。

為何美國無法準時交貨F-16V?主要原因有三:第一,稀土原料遭中國制裁而短缺。第二,美國軍工複合體產能與供應鏈嚴重不足。第三,其他國家例如烏克蘭和以色列的優先等級更高。

二戰後,美國工業產能逐年下降,新冠疫情之後,軍工複合體本身面臨供應鏈中斷、熟練工人流失、零部件短缺等結構性困境影響,產能大幅低落、而價格卻逐年攀高。最近在烏克蘭與中東方面發生的衝突,使得美國必須優先滿足這些盟友的需求,台灣訂單的優先等級自然向後排。

最近中國對於稀土出口的管控,看起來已經卡住了美國製造F-16V的脖子,推遲交付戰機的進度。稀土在哪些領域影響F-16V的製造?首先是主動相位陣列雷達(AESA);其次是發動機;最後則是電子戰系統。

在AESA方面,其核心部件收發模組(T/R)需要釤、釓等中重稀土製造高性能磁體,以保證雷達的探測距離和精度,而美國軍工複合體嚴重依賴從中國進口這些高性能稀土材料。

F-16V 。(資料照)
F-16V 。(資料照)

在發動機方面,渦輪葉片和關鍵熱端部件需要稀土元素,來增強其隔熱和抗腐蝕性能,其直接影響發動機的推力和壽命。例如美國F-35戰鬥機的發動機,曾因發現中國製造的磁鐵部件而暫停交付,凸顯了其供應鏈在此領域的脆弱性。

在電子戰系統方面,電子戰吊艙中的高性能感測器,需要稀土材料來保證其對雷達信號的偵測和干擾能力,而中國對於稀土出口的管控、特別是軍事用途的申請,採取「自動拒絕」的規定,直接衝擊了這些系統的製造。

美國軍工複合體在稀土問題上並非毫無作為,但其困境是結構性的,短期內難以擺脫,重度依賴進口;超過75%的稀土來自中國,剩下來的25%也是間接來自於中國。在軍事裝備上的高性能稀土磁體,美國幾乎100%依賴中國。

稀土產業的核心並非僅僅擁有礦產,很多國家都擁有稀土礦產,問題在於複雜的分離和提純技術。目前,中國在全球稀土精煉加工領域佔據主導地位。即使美國或其盟友(例如澳大利亞)開採出稀土原礦,也要運到中國進行精煉提純。

近年中國加強對稀土、特別是下游製成品(如磁鐵、特種合金)出口的管制,精準的打到了美國軍工生產的命脈。由於美國稀土供應鏈的斷裂,導致F-16V交付的嚴重延遲,對台灣國防建設造成了實質性打擊。

自拉法葉艦軍購案以來,在對外的軍購活動中,存在著諸多腐敗問題,雖然透著詭怪,但就沒有確鑿證據。

筆者曾在工業界擔任採購經理,深知採購人員貪腐行為。當公司採購出現下列行為,主管就要查賬:採購人員外務增多、衣著光鮮、應酬多、經常到辦公室外面打電話等等,如果查賬沒結果,表示沒用心查。稽核高手絕對能在進項與銷項、報價與採購、進庫與出庫過程中找到貓膩,再不行,不妨下令推遲或取消訂單。

取消訂單是致命的,通常表示訂金已交付,乙方拿著訂金採購原材物料準備生產、甚或回扣頭期款支付;期間的觥籌交錯、送迎往來不知已有多少,這個怎麼賠?這些都可以談,按合約百分比償還頭期款,10%到50%都有,最多如此了。

國防部敢不敢公布所有帳單?不妨交給本人稽核,本人酌收軍售裝備總額6572億元台幣10%的稽核費,還包括政客、高官與軍購人員的海外帳戶,多了不要。明知美國軍工複合體買不到製造F-16V稀土元素,難道沒有談判空間?

就是因為這些見不得人的黑帳目,軍購案中屢屢傳出官員、中間人收取高額回扣情形。例如拉法葉艦案涉及非法回扣,可能高達4億美元,甚至於導致多名人士被滅口。陳水扁主政時期民進黨大老吳乃仁涉入的鐽震公司弊案,通過設立空殼公司進行利益輸送。

潛艦國造專案也是如此。現在大家知道系統整合發生問題,責任落在海軍司令部頭上,怎麼會這樣呢?早在搜尋供應商階段,所謂的「中間人」就應該掌握所有主系統與次級系統的戰術諸元、參數、規格、圖紙等,否則怎麼採購呢?至於其中所發生顧問涉嫌偽造履歷、簽訂陰陽合約、通過人頭公司圍標等事情,簡直不值一哂。

台灣本身就沒有造艦能力(包括雷達、主機、電子戰裝備研製),海軍對於系統整合工程更是陌生,若能把虛頭巴腦的潛艦國造經費,用於真正的國艦國造,雖不能在未來台海作戰中克敵制勝,但最起碼能維持某些領域技術的進步,而不至於落到今天「鼫鼠」(《荀子•勸學》中鼫鼠五技而窮)的地步。

軍購的貪腐行為不但掏空了台灣經濟,巨額軍購費用更擠壓了民生福利、教育科技和經濟發展預算,不就是債留子孫嗎?巨大的軍購資金並未能轉化為有效的國防支出,例如勇鷹號高教機的研製,若能把節省的6千億元持續投入六代機研發,不是很好嗎?

國防部長顧立雄。(圖/中天新聞)
國防部長顧立雄。(圖/中天新聞)

上面提到了「國艦國造」與六代機研製,就算主觀上有意願,實際上根本行不通。現代所有先進武器裝備都需要稀土元素,連美國都搞不定,台灣更是不行。更別說,所有的技術都是迭代的,也就是先奠定基礎,然後在這個基礎之上建設一樓、二樓、到101。

國內軍工能力沒有耐心、沒有規劃做基礎工作,只有「買來主義」;欣逢美中大戰卻殃及池魚之際,這下子想做稀土的基礎工作都不成,台灣國防的明天又在哪兒呢?正如潛艦國造專案,連艦體鋼材屈服強度都有問題、再加上系統不能整合的裝備,就想學習印度造艦與造機一樣,向萬國採購裝備再拼裝在一起,能不出問題嗎?

在軍購界裡面,印度在國際上賴賬是出了名的,據聞到現在為止,印度尚未付清在「五七空戰」中被擊落飆風戰機的費用呢,現在又增購114架價值達226億美元的飆風訂單,這筆帳怎麼算,簡直不敢想。國內政客、高官與軍方採購們,為何不賴帳?怕什麼呢?

無論是自製或外購,軍備發展這條路肯定要黑了。目前我們只有兩條路:第一,讓政客、高官與軍方採購們繼續貪腐的事業。第二,完全放棄軍備發展。

若問,川普強力要求台灣方面增加國防預算到GDP的5%甚至到10%怎麼辦?把中國抬出來不就結了?!

※以上言論不代表中天新聞立場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