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央社
在德國執政黨主管外交的議員穆勒-羅森崔特表示,近年德國政壇和業界對大陸的觀感出現很大的變化,他相信只要民主國家團結,大陸就不敢攻打台灣,2023年年初他將訪問台灣。
德國自由民主黨內主管外交的議員穆勒-羅森崔特預告明年年初訪台。(圖/翻攝自臉書@Frank Müller-Rosentritt, MdB)
台灣民主實驗室6日起在柏林舉辦「中國在世界」(China in the world)會議,吸引全球逾250位非政府組織工作者、官員、學者參加,討論大陸如何透過宣傳和資金擴大影響力。
大會8日邀請在德國執政黨自由民主黨(FDP)負責外交的國會議員穆勒-羅森崔特(Frank Müller-Rosentritt)分析德國對中政策最近的轉向,全程在YouTube網路平台直播。
穆勒-羅森崔特說,前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與大陸、俄羅斯等獨裁國家領袖關係密切,冷落民主國家,這樣的情況一定要改變,因此去年9月大選後,聯合執政的3個政黨在執政協議、也就是未來4年施政方針中首次提到台灣,「這類官方文件第一次提到民主台灣,對德國來說可是很大的轉變」。
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所屬的社會民主黨(SPD)立場偏左,傳統上對大陸和俄羅斯友善,之前他不顧內閣反對,同意讓中資入股漢堡港一個碼頭,此舉備受輿論批評。
但是在聯合政府一起執政的綠黨和自民黨,對大陸立場強硬,德國對大陸的態度因此給人「多頭馬車」的印象。
對此,穆勒-羅森崔特表示,他個人認為德國企業不能入股大陸港口、但中資可以入股德國港口根本是「胡扯」,但蕭茲身為社民黨員,必須代表黨意。
不過,他指出,蕭茲去年底接任總理後,亞洲行第一站選擇日本,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5個常任理事國當中,他最後才出訪大陸,跟梅克爾時代截然不同,光這點本身就是政策轉變的信號。
德國總理蕭茲。(圖/美聯社)
德國正在研擬大陸戰略,預計明年初定案,將決定未來數年大陸政策的走向,媒體之前披露的草案強調人權將成為對中關係的核心,一改過去經貿利益至上的作法,引起各界熱議。
穆勒-羅森崔特強調,這是德國有史以來第一份詳盡的中國政策文件,光從草案就可看到德國對中政策的改變幅度有多大,視大陸為體制對手,打算分散市場減少對大陸的依賴。
不僅政界,德國業界對大陸的觀感也在改變。
他舉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為例,在俄羅斯投資很多的德國企業,因為戰爭蒙受巨大損失;如果大陸真的攻打台灣,歐美向制裁俄羅斯一樣對付中國,高度仰賴大陸市場的德國企業將受到多大衝擊?光想到這點就讓許多企業警醒。
針對大陸對台灣的軍事威脅,穆勒-羅森崔特說,只要民主國家團結起來不被分化,大陸領袖研判入侵台灣的代價太高,就不敢貿然行動,西方在俄國出兵後行動一致,應該讓大陸相當驚訝。
穆勒-羅森崔特是國會友台小組成員,支持德國和台灣互訪與交流,他坦言,過去德國對中共真的不夠了解,可以向台灣學習的地方還很多。
德國對中政策的轉向,也反映在官員和議員頻繁訪台。今年10月,德國國會先後派兩個團出訪台灣,最近德國外交部亞太司長司佩蘭(Petra Sigmund)和經濟部次長布蘭特納(Franziska Brantner)也低調訪台。
會後穆勒-羅森崔特向中央社記者表示,明年1月他將與多位國會議員訪問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