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男運動量大卻罹骨鬆 醫:腎功能異常是兇手!

分享:

一名50多歲從事勞力工作的男子,儘管日常運動量充足,卻被診斷出罹患骨質疏鬆症,讓他感到十分困惑。經進一步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腎臟功能異常所導致。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腎臟科兼任醫師林軒任指出,人體攝取的維生素D必須經過腎臟轉化才能發揮作用,腎功能下降會直接影響鈣質吸收,進而造成骨質流失。

一名50多歲從事勞力工作的男子,儘管日常運動量充足,卻被診斷出罹患骨質疏鬆症,讓他感到十分困惑。(示意圖/Pixabay)
一名50多歲從事勞力工作的男子,儘管日常運動量充足,卻被診斷出罹患骨質疏鬆症,讓他感到十分困惑。(示意圖/Pixabay)

林軒任在臉書發文解釋,骨質疏鬆症是指骨密度T值(T-score)低於-2.5的狀態。他以建築物為例,將人體骨頭比喻成一棟百層高樓,其中鈣質就像支撐結構的鋼筋,磷則像水泥,需要與鈣結合才能形成堅固結構,而維生素D則如同搬運工,負責將鈣質運送到骨頭中。

當腎臟功能下降時,這座「高樓」的結構就會出現嚴重問題。林軒任表示,人體攝取的維生素D需要經由腎臟轉化成活性維生素D才能發揮功效,一旦腎功能不佳,這些「搬運工」就會罷工,使腸道吸收的鈣質大幅減少。此時,為了維持血液中的鈣濃度,身體只能從骨頭中調度鈣質,導致活性維生素D缺乏。

除此之外,腎功能不佳還會使體內無法排出多餘的磷質。林軒任解釋,當「水泥」淤積後,身體為了維持鈣磷平衡,會分泌副甲狀腺素強制排磷,不僅造成高血磷,還會迫使骨頭釋放更多鈣質。長期下來,副甲狀腺會過度勞累,指數可能飆升至300pg/ml以上,引發次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使骨頭持續釋放鈣質,加劇不可逆的骨質流失,最終導致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是骨質流失導致骨頭變得空洞、脆弱,容易斷裂,患者可能出現駝背或因跌倒而骨折。(圖/Photo AC)
骨質疏鬆症是骨質流失導致骨頭變得空洞、脆弱,容易斷裂,患者可能出現駝背或因跌倒而骨折。(圖/Photo AC)

林軒任特別提醒,骨質疏鬆症並非僅限於70歲以上長者,一旦腎臟功能受損,骨頭可能比老年人還要脆弱。因此,若民眾有腎臟病史,又出現不明原因的骨質流失,務必正視兩者間的關聯性,並及早尋求醫療介入。

衛福部國健署官網衛教資訊指出,骨質疏鬆症多半沒有明顯症狀,部分中高齡患者可能僅出現身高變矮或駝背等外觀變化,平時難以察覺。然而,即使只是輕微跌倒或突然的外力,如彎腰搬物,都可能導致骨折。骨折後的疼痛、行動受限與長期殘疾不僅會影響生活品質,還可能增加死亡風險。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