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艦國造原型艦海鯤號交付進度嚴重落後,7月進行第三次浮航海測後就未再出港。近期,有船迷在高雄港91號碼頭目擊發現,海鯤號艦艉部位新增大量鷹架,導致尾舵幾乎完全被遮蔽,且從白色吃水線標記判讀,艦體似乎較先前下沉約數公尺深度,引發外界關注。

據媒體報導,有軍事迷將9月中與11月初拍攝的照片進行比對,發現帆罩的黑色鷹架及甲板的藍色塑膠布維持原狀,但艦艉部位則新增大量支架結構。外界推測艦體下沉可能與加裝設備有關,但實際原因仍待釐清。海鯤號7月3日自高雄港台船乾塢出港,在外海進行浮航海測,目前仍停靠在高雄港。
國防部長顧立雄11月初表示,海鯤號預計本月進行1次浮航測試,首艘建造成本含人力共368億元。海軍參謀長邱俊榮強調,原型艦絕無追加預算,也否認外傳的滲水問題。依原訂合約,海鯤號須於11月交付海軍,並完成浮航、淺水潛航、深水潛航等海測科目及操雷射擊驗證,但台船無法達標。

國防部今年10月首度鬆口,坦承海鯤號建造時程安排上「確實沒有理解現實可能遭遇的困難」,並舉例國際首次自製潛艦一般需時7年,甚至有國家花費16年才完成。針對進度延宕原因,國防部報告指出,目前待執行「主機與電力管理系統」及「整合式載台管理系統」兩大系統調校,待達成潛航條件後才能執行海測,因此海鯤號交艦時程至今仍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