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日前拍板明年度總預算,衛福部經費增至3894億元,其中癌症新藥暫時性支付專款今明兩年合計編列100億元,引發醫界關注。專家指出,此預算規模與賴清德總統原先承諾設立的百億癌藥基金有所落差,恐影響後續新藥收載。

東亞政經塾顧問丁旗源表示,目前已有5款新藥透過癌藥基金納入給付,包含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Elrexfio、Tecvayli,用於非小細胞肺癌、早期乳癌及大腸直腸癌的Keytruda,治療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的Tecentriq,以及用於併發症的叢狀神經纖維瘤藥物Koselugo。
丁旗源進一步指出,這些新藥全年預估藥費需32.77億元,加上目前待審新藥,今年度50億元預算僅能勉強支應。由於這些藥品屬暫時性支付,以2至3年為原則且最長不超過5年,若明年預算維持在50億元,恐將影響其他新藥納入的機會。

對此,健保署副署長龐一鳴回應,健保署已進行前瞻性評估,目前藥費評估無虞,且今年度若有剩餘預算可延續至明年使用。他強調,明年度總預算尚待立法院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