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癌症「75%與消化道有關」專家籲加速通過新藥給付

分享:

十大癌症當中,消化道癌症占了4分之3,包含肝和肝內膽管癌、腸癌、胰臟癌、胃癌、食道癌等。專家指出,過去治療腸胃道惡性腫瘤的藥物很少,但隨著分子病理學進步,這2年陸續有新藥問世。政府既已將基因檢測納入給付,新藥的給付也要跟上。

十大癌症當中,消化道癌症占了4分之3,包含肝和肝內膽管癌、腸癌、胰臟癌、胃癌、食道癌等。(示意圖/Pixabay)

根據衛福部的統計,十大癌症死亡率依序為:1.氣管、支氣管和肺癌,2.肝和肝內膽管癌,3.結腸、直腸和肛門癌,4.女性乳癌,5.前列腺(攝護腺)癌,6.口腔癌,7.胰臟癌,8.胃癌,9.食道癌,10.卵巢癌,順位與2023年相同。其中,過半都與消化道有關。

上個月癌症醫學會舉辦消化系癌症研討會,集合上消化道癌症領域專家討論胃胰膽癌治療。成功大學醫學院院長沈延盛說,消化道是從嘴巴到肛門,內臟較多,因此消化道癌症是最常見的癌症。

在日本韓國或中亞國家的飲食習慣中,為了保存食物,會將食物進行醃漬處理,這將產生亞硝酸鹽,影響到DNA的複製、修復,進而增加胃癌、食道癌風險;而抽菸、喝烈酒,會傷害到喉嚨、食道黏膜;吃檳榔則會刺激黏膜,導致黏膜受傷,產生口腔癌。口腔癌的患者中,約有15%會併發食道癌,食道癌患者中,也有少數人會併發口腔癌。

成功大學醫學院院長沈延盛。(圖/沈延盛提供)
成功大學醫學院院長沈延盛。(圖/沈延盛提供)

隨著病理醫學、分子醫學、組織結構的研究進步,一些新的生物標記會被發現,進而發展出新藥來治療癌症病人,像是Claudin 18.2、HER2,都是腸胃道腫瘤的常見標記。沈延盛表示,賴清德總統上任之後,推動癌症新藥基金,為達到2030年減少3分之1癌症標準化死亡率的目標,健保署第1年給付的癌症新藥以乳癌、肺癌、腸癌為主,這都是人數比較多的癌症。

沈延盛說,過去3年,都有膽道癌新藥納入健保,這些病人不多,但一旦找到對應的基因位點,如FGFR2突變點,就可以使用標靶藥物,如Pemigatinib,可以增加中位存活達21.1個月,治療就很有效,而一般化學治療僅6個月。

如今政府經費較充裕,加上消化道癌症有新藥問世,應考慮擴大癌藥給付。如今已有針對胃癌、胰臟癌及膽道癌的新藥,可用於末期患者的第1線治療。以胃癌臨床試驗為例 5年存活率可增加約10%。健保署既已開放基因檢測,也應給付相對應的癌藥,避免病人檢測後負擔不起,錯失治療機會。(CTWANT

文章授權轉載自《CTWANT10大癌症「75%與消化道有關」 專家:應加速通過新藥給付

【延伸閱讀】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