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前確診糖尿病壽命恐少14年!腎病、失明風險大增

分享:

一項最新發表於《刺胳針》的研究指出,40歲前確診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預期壽命可能比同齡人少10至14年。確診年齡越早,壽命損失越大,在高收入國家中,這種程度的壽命損失程度堪比40歲時罹患癌症。

「早發型糖尿病」特指40歲前確診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不僅控制血糖困難度較高,併發症也會提早出現。(示意圖/pixabay)

臉書專頁「藥時事」針對此研究進行解析,指出「早發型糖尿病」特指40歲前確診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有別於一般退休族群常見的血糖問題。這類患者的發病原因主要與肥胖、不良生活習慣、家族病史及胰島素阻抗有關,且因發病時間較長,不僅控制血糖困難度較高,併發症也會提早出現,同時還要面對更大的職場、家庭及心理壓力。

研究數據顯示,糖尿病確診年齡與壽命損失呈現明顯的線性劑量反應關係。具體而言,每提早10年確診,預期壽命就會減少3至4年。以年齡區分,30歲確診者預期壽命減少14年,40歲確診者減少約10年,50歲確診者則減少約6年。

美國一項追蹤研究發現,20歲確診的青少年患者中,超過54%在15年內出現腎病症狀。 (示意圖/pixabay)

在併發症方面,研究特別關注三大主要併發症的發展情況。針對腎臟病變,美國一項追蹤研究發現,20歲確診的青少年患者中,超過54%在15年內出現腎病症狀,主要表現為蛋白尿中度增高。

相較之下,50歲確診的患者要等到10年後才有25%出現類似症狀。另一項北美研究更指出,20歲前確診的患者,未來需要洗腎的機率比45歲確診者高出4至8倍。

數據顯示,青少年患者在確診後7年內,將近一半已出現視網膜病變。(示意圖/Pixabay)

在視網膜病變方面,研究發現早發型患者的病情進展速度驚人。數據顯示,青少年患者在確診後7年內,將近一半已出現視網膜病變,而中老年患者在確診6年後的病變率僅為22%。

瑞典全國登記研究則針對心血管疾病風險提出警訊。研究發現,與未患糖尿病的同齡者相比,40歲前確診的患者罹患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增加4.3倍,中風風險增加3.6倍,心臟衰竭風險更增加高達4.8倍。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