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沒流汗」快吃羊肉爐!人體4汗警訊曝光 醫驚曝:身體全是病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劉靜/綜合報導

流汗未必等於排毒,中醫指出若出現「這種汗」需盡快就醫(示意圖/pexels)
流汗未必等於排毒,若出現「這種汗」小心健康亮紅燈。(示意圖/pexels)

許多人認為流汗就是排毒,甚至覺得汗流越多越好,代表身體排掉更多毒素,但中醫師彭溫雅表示,大量出汗未必有助於健康,還可能是身體狀況亮紅燈,並且進一步指出四種常見的汗:大汗、臭汗、黃汗與無汗,建議民眾針對不同情況對症下藥。

1. 大汗:運動後揮汗如雨

在中醫的概念中,「汗」這個字代表「心之體液」,而運動出汗就是「心氣往外」的表現。但如果流汗過多且身體發冷,就代表氣虛、毛孔收縮不受控制,因此建議有氣虛問題的民眾服用人蔘補氣。

2. 臭汗:常見於男性

經常令人困擾的汗臭,則代表「體質濕熱」,若飲酒、常吃油炸食物也會導致此現象,建議飲用豆漿減緩汗臭,或多吃薏仁排除濕氣。

3.黃汗:黏在衣服的汗漬

若衣服出現黃色的汗漬,就是「陰陽失調」的典型表現,建議在料理中加入枸杞改善,但注意「不要泡茶喝」。

4. 無汗:氣血不足的表現

如果流不出汗,就要注意可能是健康拉警報,因為無汗是「心氣不足」的表現,如果炎炎夏日卻沒有流汗,可適量食用羊肉改善。

無汗代表心氣不足,食用羊肉可改善。(示意圖/出自Pixabay)
無汗代表心氣不足,食用羊肉可改善。(示意圖/pixabay)

至於其他常見的汗,家醫科醫師陳欣湄進一步補充「夜間盜汗」,與睡眠環境、衣物多寡有關,睡前飲酒或飲食辛辣也會導致夜間盜汗,但如果沒有上述的情形卻仍然盜汗,就要注意是否健康狀況出了問題,可能是多汗症、甲狀腺亢進、更年期甚至是癌症以及神經系統相關疾病。醫師提醒若同時出現夜間盜汗、發燒、體重減輕等症狀,必須立刻就醫,盡速找出病源加以改善。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