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知道吃藥時應避免飲酒,但部分民眾誤以為只要「錯開時間」即可無虞。對此,藥師洪正憲近日提醒,大眾對「藥與酒間隔2小時就沒事」的觀念是一大迷思,實際上即使間隔數小時,藥物與酒精仍可能在體內相遇產生交互作用,輕則藥效失衡,重則可能引發嚴重副作用甚至休克。

洪正憲指出,藥物進入體內後,會歷經吸收、分布、代謝與排泄等過程,可能停留數小時到數天不等;而酒精同樣經由肝臟分解,半衰期約為4至5小時。也就是說,即便服藥與飲酒時間錯開兩小時,仍有高度機率在體內交會,引發潛在危險。
藥師提醒,部分藥物與酒精交互作用尤其嚴重,包括:
- 鎮靜安眠藥、抗憂鬱藥:合併酒精使用會加強中樞神經抑制,導致極度嗜睡、反應遲鈍,嚴重者恐呼吸抑制或昏迷。
- 止痛藥:常見的普拿疼(acetaminophen)與酒精同用,會增加肝臟負擔,引發肝損傷;NSAIDs類(如ibuprofen)則提高胃潰瘍與胃出血風險。
- 慢性病藥物:如降血糖藥併用酒精,恐引發嚴重低血糖;抗凝血劑warfarin則可能導致難以控制的出血。
- 抗生素:如metronidazole或某些頭孢菌素,與酒精併用會出現「類戒酒反應」,包括臉紅、心悸、噁心嘔吐等,甚至可能引發休克。

針對安全間隔時間,洪正憲建議,至少需間隔12小時才較為穩妥。部分特殊藥物如disulfiram,甚至在停藥後兩週內仍須避免飲酒,以防反應發生。
他強調,「最安全的原則就是用藥期間完全避免飲酒。」若有固定飲酒習慣,應主動告知醫師或藥師,讓專業人員進行評估與調整。用藥安全不容輕忽,唯有誠實告知、遵從建議,才能有效守護健康、避免憾事發生。
《中天關心您|喝酒不開車!未滿18歲禁止飲酒,飲酒過多有害健康》
文章授權轉載自《CTWANT》吃藥隔2小時喝酒沒事?他揭危險迷思「4種藥風險高」嚴重恐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