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外交政策》震撼警告「應約束台灣」旅美學者揭玄機

分享:

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網站5月1日刊登〈川普應該約束台灣〉(Trump Should Rein In Taiwan)為題的文章,指總統賴清德不斷強調台灣主權獨立地位,將激怒北京、升高緊張局勢並增加戰爭風險,一旦開戰,美國可能捲入其中。此文引發高度關注,旅美學者翁履中4日表示,若台灣誤判美國的戰略底線,恐將在未來的美中談判中淪為籌碼。

旅美學者翁履中。(圖/取自翁履中臉書)
旅美學者翁履中。(圖/取自翁履中臉書)

美國權威媒體《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近日刊登一篇具高度關注度的評論文章,標題直指核心議題:《川普應遏制台灣》,該文由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兩位資深研究員:克里斯多福‧奇維斯(Christopher Chivvis)與史蒂芬‧沃特海姆(Stephen Wertheim)聯合執筆。

翁履中4日在臉書發文指出,該文報導賴清德總統近來一連串言論與政策,例如將中國大陸正式列為「境外敵對勢力」、提出17項反滲透主動措施、強調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等,雖然在國內受到歡迎,也具備部分正當性(如提升國防支出、民防訓練等),但對北京而言,這些行動形同「切香腸」式地推進法理台獨,極易踩中對岸的紅線,引發危機。

文章中坦言,即便中國大陸是區域威脅與壓迫者,但除非兩岸雙方都做出讓步,否則不可能擺脫危險的升級軌跡。加強國防固然必要,但「避免刺激北京」的克制語言,同樣是穩定台海的重要一環,因此呼籲美國總統川普應對台灣總統賴清德近期的言行,採取更具約束力的立場,以降低台海緊張情勢,並避免美國捲入潛在衝突。

翁履中發文表示,兩位在國際戰略圈有深厚聲望的學者,以冷靜而犀利的觀察指出,美國未來若希望穩定台海,不能只是譴責北京,更要與台北溝通紅線。Wertheim過去曾被評為全球最重要的戰略思想家之一,兩位深具國際聲望的卡內基學者,針對川普與賴清德互動所提出的觀點,其實說出了台灣不少專家心中無法言明的憂慮。

他指出,這兩位學者的警告,絕非泛泛之談。對川普而言,「民主」並非支持台灣的首要理由,利益交換才是。兩位學者透過點出川普可能被台灣拖下戰場的風險,試圖讓他「有感」,以美國利益為出發點來調整對台立場,這種「逆向遊說」極具現實感。

他強調,值得注意的是,兩位學者的建議,並非完全否定台灣的防衛努力,而是針對「政治語言與戰略溝通」提出警告。換句話說,他們並不反對賴清德強化國防或拒絕統一,但認為在語言與政策推進上需更謹慎,避免激起北京最激烈的反應。這種觀點,在當前台灣政治氛圍中難以被公開討論,如果不是外籍學者提出,恐怕都會被貼上一定的標籤,但在台灣同溫層之外,美國政策圈內,這樣的說法卻是理性主流。

不少重要外媒都擔心,賴清德總統的言行,已讓兩岸緊張對立的關係不斷升溫。(圖/總統府提供)
不少重要外媒都擔心,賴清德總統的言行,已讓兩岸緊張對立的關係不斷升溫。(圖/總統府提供)

翁履中認為,這篇文章其實是對台灣社會,尤其是政治與媒體菁英層的一記警鐘。「川普總統不在乎台灣」,聽到這樣的說法,不能只認為是「疑美論」,因為這是再清晰不過的現實。但是川普不會拋棄台灣也是事實,因為他在乎交易、在乎可以換到什麼好處,而台灣確實有這樣的價值!

翁履中點出,文章的另一個訊息是:台灣已失去了內部制衡力量。沒有像馬英九時期的民進黨可反對親中政策,也沒有像蔡英文時期那樣審慎拿捏兩岸紅線。

他表示,如今,執政者在台灣內部如何回應反對者的疑問?在外交策略上高度主導,但核心團隊對於美國政情,乃至國際政經局勢的掌握能力,是否仍維持過去的水準?領導人對於國內外的危機邊界,是否能理智地拿捏?這是華府與北京都在問的問題。

翁履中警告,若台灣展現出的答案無法讓人安心,學者投書反映出美國政策圈開始思考:該不該重新拿回對台灣政策的主導權?

翁履中指出,這篇文章不僅是提醒川普團隊,也是在提醒台灣內部:當台灣媒體和評論喜歡把重點放在美國跨黨派都支持台灣時,別忘了,跨黨派雖支持台灣,但美國政治人物絕對不會排斥為了美國利益,而把台灣問題放在美中談判中加以討論,而這正是台灣內部對美國最危險的戰略誤判。

翁履中強調,不論台灣內部支持誰執政、追求何種國際定位,最基本的現實仍是:如果兩岸無法自己處理爭端,就只有美中對話會談到台灣;台灣不自己維持平衡,美國就必須來主導平衡。這場國際政策的真實課程,不需要理想化,但不能不誠實理解代價。

旅美學者翁履中發文,指美國外交政策雜誌提出重量級專文,指川普應遏制台灣,避免台海衝突升溫並讓美國捲入。(圖/取自翁履中臉書)
旅美學者翁履中發文,指美國外交政策雜誌提出重量級專文,指川普應遏制台灣,避免台海衝突升溫並讓美國捲入。(圖/取自翁履中臉書)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