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紹尹/綜合報導
一位80歲患者平時可藉由助行器行走,日前覺得肚子不適,吃了胃藥卻不見好轉,就醫檢查發現竟是十二指腸潰瘍穿孔導致的腹膜炎,「胃酸、胰液、膽汁都漏到腹腔裡面」。
恩主公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陳彥嘉分享,該病患平時都可藉由助行器行走,某天突然感覺肚子痛,向家人反映後,僅吃了胃藥,但腹痛持續3、4天仍不見好轉,最後痛到受不了而被家人送到急診室。經電腦斷層掃描後發現,是十二指腸潰瘍穿孔導致的腹膜炎,包括胃酸、胰液、膽汁都漏到腹腔。安排緊急手術,救治過程中病患一度血壓過低,出現敗血症的症狀,術後送進加護病房,近一個月才返家。
陳彥嘉提到,患者過去曾因為骨折就醫,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的原因可能是吃多了止痛藥,未搭配相關藥物,或因生活情緒壓力導致腸道黏膜異常,而易破裂的情況。
陳彥嘉指出,醫學上腹膜炎泛指腸子發炎、任何出血、感染導致腹膜被刺激發炎的病症,包括腹腔內任何一個器官破損流出內含物,或是肝脾因車禍、意外重擊受創,造成腹部大量出血都有可能引起腹膜炎。他說明,常見症狀為腹痛及發燒,腹部摸起來僵硬,觸壓疼痛部會有反彈痛等。
腹膜炎治療主要以外科手術治療為主,先透過腹部電腦斷層檢查,查看受損部位再進行開刀手術,手術中同步藉由放置引流管,讓感染物質可以有出口排出,才不會持續在腹腔內感染。另外,心肺功能極差、長期臥床、或是其他疾病已介末期,麻醉手術風險大於腹膜炎本身,我們才會建議採非手術的保守治療。
陳彥嘉提到,臨床案例顯示,常有敗血症症狀包括,腹痛、發燒、心跳變快、血壓下降等,嚴重會變成多重器官衰竭;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每年大約有600 萬人因為敗血症休克而死亡,死亡率高達50%,台灣醫學論文研究亦指出,台灣敗血症發生率為每十萬人643例,死亡率則為每十萬人287例,死亡率為29.2%。
陳彥嘉提醒,別輕忽任何身體不適的症狀,如果腹痛持續好幾天且出現發燒,應特別留意,經醫師評估後續是否有轉院看診的需求,降低小病變大病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