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普渡祭典,是民間敬奉好兄弟的重要時節,家家戶戶常見焚燒各式金紙,其中「經衣」最為常見。然而,近年來關於經衣在焚燒前「到底能不能折」的討論頗具爭議,信眾之間多有不同的見解。

「不能折」的民眾認為,經衣象徵著祭品衣物,若事先折疊,等同把衣服折得皺巴巴,好兄弟收到後恐有失尊重,因此主張不可折。而另一派則指出,經衣本身為長條狀,若完全攤開焚燒,容易散亂;折疊後不僅堆放整齊,燃燒時也較快燃盡,反而更有效率。
民俗記者林意欽認為,經衣與其他金紙不同,因材質與形狀的關係,即使不折疊,焚化時通常也不易彼此糾結,較不會出現燒不完全的情況。因此,與其說「不能折」,不如說「其實沒有必要折」。若信眾追求燃燒完整度,折過的確能讓經衣更快、更徹底化成灰燼。

話說回來,最值得注意的是,金紙焚燒的真正禁忌,在於「燒不完全」。若紙灰留有大片殘餘,傳統上會被視為無法送達陰間,甚至被相關當局當成「作廢」的物件。因此,不論折或不折,最重要的是讓經衣燒得乾淨、完整,才算圓滿。
其實沒人看過燒完後的經衣「成品」是怎樣,普渡燒經衣時,心意才是最關鍵的核心。無論折與否,只要以恭敬之心準備,並確保紙錢「完全化盡」才是主要追求的,化的乾淨,燒得圓滿,好兄弟自然能「收得妥當」。
《中天提醒您|民俗說法不代表本台立場,僅供參考,切勿過於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