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安角度看DeepSeek 張競:科技輸出管制是美國必要措施

分享:
0:00
volume_up

大陸人工智慧(AI)新創企業DeepSeek於2024年12月26日推出最新人工智慧模型DeepSeek-V3,當時已受到業界注意,但在今(2025)年1月20日又再推出DeepSeek-R1人工智慧程式後,由於性價比讓人驚艷,更對外以開源模式公開技術資料,在美國科技業與金融市場引發震撼效應,並讓相關業者因股價重挫而損失慘重。近日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張競特別從國安角度,在臉書提出他的看法。

大陸DeepSeek引發美國各界極大震撼。(圖/美聯社)

張競表示,當DeepSeek產生技術與成本震撼,更激發出市場效應後,此時對於國家安全來說,又具有何種潛在意義?他認為應從下列各個角度切入,觀察DeepSeek震撼。

他分析,首先就科技情報蒐集與掌握來說,無可置疑美國情報圈對於大陸產業科技發展,顯然存在漏情現象。但話又說回來,大陸主管科技與商務的政府機關,其實對於掌握本身科技發展進程,亦可能存在狀況失控問題。特別是DeepSeek對外公開資訊產品原始程式資料,確實是涉及輸出管制規範;未來大陸主管機關會不會對此表示異議,或是要求DeepSeek若要對外公開任何技術資訊,必須事先獲得國家輸出許可,都有待確認。

張競認為美國將更嚴格管制科技輸出。(圖/中天新聞)

張競指出,其次對DeepSeek主管高層來說,雖然必定理解其產品與同類商品之技術差異與成本差距,但業者恐怕很難精準預估市場效應,更遑論能夠估算對同類產品與相關業者,在金融市場股票牌價所產生的間接性衝擊。

他也表示,有些評論者視DeepSeek產品上市,對美國相關業者以及社會大眾所產生衝擊震撼,確實嚴重到「史普尼克危機」(Sputnik Crisis)程度。不過,此種評斷恐怕是言過其實、過度解讀所致。

張競認為,儘管DeepSeek就其技術層次與表現能量來說,確實是相當優異,但與美國同類產品相比,確實未能將領先程度拉開直到存在鴻溝性差異地步。DeepSeek對相關業者所產生震撼,是源自相對低廉成本與研發期程極短,美國相關業者雖然對此相當震驚,但還未到達對此束手無策、無法應對程度。對此川普總統亦看出關鍵所在,認為美國業者急起直追應當不成問題,因此確實沒有慌亂到產生「史普尼克危機」現象。

他表示,DeepSeek產品畢竟是由私營企業所研發,而且在本質上算是提供消費者使用之資訊商品,並非代表國家政治意志,具有軍事對抗象徵意義的科技產品,因此在美國公眾眼中,也不會將其與前蘇聯所發射的衛星等同併論,因此也不可能讓美國社會接受,此等資訊產品對其將產生威脅與傷害。

張競最後提醒,DeepSeek震撼雖然證明美國對大陸的科技封殺與輸出管制,確實未能達到預期效果,但是華盛頓不會因此而放鬆管制,反而有可能因此惱羞成怒、採取更嚴格措施。他強調,畢竟人工智慧最後必然是會應用到軍事科技,輸出管制與技術封殺是保障國家安全的必要措施。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