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一名61歲部落長者因使用未經處理的山泉水洗臉,導致眼球遭鼻蛭寄生。經由花蓮慈濟醫院家庭醫學部醫師發現後,轉介眼科診所成功取出約兩公分長的活體蟲體,病情已獲得改善。

這起罕見案例是在花蓮慈濟醫院每月例行的秀林鄉部落巡迴醫療中被發現。花蓮慈院家庭醫學部陳志強醫師表示,這位Y先生每月都會固定到巡迴醫療站就醫領藥,當時他反應右眼有刺癢感,「好像有東西卡在眼睛」,且症狀已持續一週。
經檢查發現,Y先生右側眼皮內有一個米粒大小的黑色物體。擁有豐富野外活動經驗的陳志強醫師當場判斷,可能是水蛭吸附在病患眼球上。為求謹慎,醫療團隊將Y先生轉介至眼科診所,由專科醫師使用專業設備成功取出蟲體,解除病患的不適感。後續追蹤顯示,未出現發炎或影響視力的情況。
根據醫療紀錄,Y先生平日行動不便,近期並無郊外戲水活動。然而,由於長期使用山區部落共用的山泉水,推測是鼻蛭幼體經由水管進入家中用水系統,在病患洗臉時意外入侵眼球。

陳志強醫師指出,鼻蛭屬於水生螞蟥的一種,通常出現在潮濕山區溪流中,過往多見於鼻腔寄生案例,這次發現寄生在眼球的情況相當少見。醫師特別提醒,鼻蛭幼體體型僅約芝麻大小,肉眼難以辨識,但在吸血後數天內就能快速成長數倍。
一般所稱的水蛭,學名為螞蟥,屬於環節動物門環帶綱蛭亞綱,全球已知約有七百種,多棲息於淡水環境。其中部分種類會暫時性寄生或吸食哺乳類血液,且具有強大的耐飢能力,單次吸血量可達自身體重的2至10倍。
陳志強醫師呼籲,民眾在野外活動後如果出現眼、鼻搔癢或異物感,應提高警覺並主動告知就醫資訊。對於仍在使用未經淨化處理山泉水的居民,建議避免直接接觸口鼻與眼睛,可考慮加裝過濾設備或使用煮沸後的水源進行清潔,以降低受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