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吃魚竟傷腎! 健康男「毒物反應」竟超標6倍

分享:

深海魚含有豐富營養,但過度食用可能危害健康。腎臟科醫師林軒任分享台中榮總臨床毒物科主任鍾牧圻的病例,一名生活作息正常的台商,因長期食用深海魚導致砷中毒,不僅腎功能衰退,更可能增加罹癌風險,引發醫界關注。

若要預防砷中毒,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均衡飲食,並讓飲食多樣化,避免長期大量食用單一食物。(示意圖/Pixabay)
若要預防砷中毒,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均衡飲食,並讓飲食多樣化,避免長期大量食用單一食物。(示意圖/Pixabay)

台中榮總臨床毒物科主任鍾牧圻指出,這名台商平時喜愛釣魚,每天餐桌上必定有深海魚。但在某次的健康檢查,發現自己的腎功能下降,令他相當不解:「我每天早睡早起,飲食清淡,家裡沒有人洗腎,也沒有抽煙喝酒習慣,怎麼會得腎臟病?」

在排除其他常見病因後進行重金屬檢查,竟發現他的尿液砷含量超標將近 6 倍。經詢問病史、生活習慣後,才發現原來這位大哥長期吃深海魚,因為深海魚中含有大量的砷,才會導致砷中毒!在停止大量食用海魚並接受治療後,這位大哥的腎功能也奇蹟般恢復至正常值。

林軒任解釋,砷中毒可能透過四種途徑:受污染的地下水或農作物、深海魚類與貝類、來源不明的保健食品,以及工業暴露。其中,深海魚因食物鏈累積效應,容易含有較高濃度的砷。

慢性砷中毒可能導致腎臟與肝臟損傷、增加癌症風險,並出現神經與皮膚症狀。(圖/Photo AC)
慢性砷中毒可能導致腎臟與肝臟損傷、增加癌症風險,並出現神經與皮膚症狀。(圖/Photo AC)

醫師提醒,慢性砷中毒可能導致腎臟與肝臟損傷、增加癌症風險,並出現神經與皮膚症狀。世界衛生組織已將砷列為第一級致癌物,長期暴露可能引發肝癌、肺癌、膀胱癌及皮膚癌等疾病。

為預防砷中毒,林軒任建議民眾應均衡飲食,避免長期食用單一食物,選擇具政府認證的保健食品,並多攝取富含維生素A、C、E的蔬果,協助身體排毒。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