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雷能不能戶外游泳?專家強調:看到閃電隨時會打雷「非常不建議」

分享:

即時中心/綜合報導

一般而言,「下雨時不能在戶外玩水游泳」這件事情,主要是要防範雷擊降落至泳池因此發生意外,相信不少民眾都十分清楚。但近期高雄一名母親就表示,他帶著3歲的女兒在露天泳池上游泳課時,明明現場已經有明顯雨勢與閃電,但授課單位卻表示「閃電後5秒有雷聲,不然都是安全的」,並以此為由繼續上課。但粉絲專頁「WeatherRisk 天氣風險」則表示,只要看到閃電就隨時都有可能打雷,非常不建議在這樣的情況下繼續待在露天泳池內。

打雷到底能不能游泳?(圖/PEXELS)

粉絲專頁「WeatherRisk 天氣風險」日前分享了一起網友投稿,該名網友自稱是一位居住在高雄的媽媽,日前帶著3歲的女兒前往一處露天泳池上游泳課。但是在上課過程中都有持續不小的雨勢,以及打雷、閃電。該名母親曾就此詢問授課單位是否要停上課,但授課單位以「除非閃電後5秒內聽到雷聲,不然都是安全的,不需要停課上岸」。也因為如此,現場還有5名3至4歲的孩童繼續在雷雨中上課。

也由於授課單位的理由與該名母親過去所學的落差過大,這也讓該名母親詢問「WeatherRisk 天氣風險」。而「WeatherRisk 天氣風險」也解釋,其實「雷雨胞」的範圍比大家想像的還大,會下雨的地方只是雷雨胞的一塊區域,所以並不是「沒下雨的地方就不會打雷」。

而且雷雨胞的移動、發展都充滿隨機性,如果民眾已經能看到閃電、聽到雷聲,其實民眾的所在地點已經隨時都有機會發生雷擊。「WeatherRisk 天氣風險」也強調,並非每一筆閃電就會有有閃光,也可能因為環境的背景噪音而忽略雷聲。因此在2024年科技發達的年代,並不建議「聽音辨位」的方式來判別雷擊風險。

「WeatherRisk 天氣風險」也解釋,閃電分為「雲中閃電」、「對地閃電」兩個種類,而一般俗稱的「打雷」,就是「對地閃電」,會對人類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直接危害。而雲中閃電則是雲內粒子互相放電,實際上雲中閃電的數量較多,而且雲中閃電在很多時候會是「雷擊、大雨」發生的前兆。

「WeatherRisk 天氣風險」表示,就以網友投稿內容提及的「持續雨勢及閃電打雷」,其實代表已有大量雲中閃電發生的情形,屬於隨時都可能發生對地的落雷。也因為如此,非常不建議雷雨當空時仍停留在戶外,甚至是露天泳池內。雖然雷擊意外容易被忽略,但致死率並不低,最後「WeatherRisk 天氣風險」也呼籲「聽到雷聲,請入室內」。(CTWANT)

【延伸閱讀更多CTWANT報導】

留言衝人氣 3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