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中心/綜合報導
央行12月18日將召開年終理監事會,金融圈研判,央行總裁楊金龍去年9月祭出的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雖重創房市,但房貸管制鬆綁機率「幾近於零」,主因是恐將台股資金「倒」進房市,引發新一波炒房潮。

房市交易冷清,央行年終理監事會是否鬆綁房貸管制備受關注。金融圈認為,除不動產放款集中度尚未達央行目標外,近期台股指數處於高檔,若房貸管制鬆綁,等同引導台股資金流入房市,恐使先前打房功虧一簣。
財政部統計顯示,今年前10月土增稅僅572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178億元,年減23.7%,創23年來最大減幅。個人房地合一稅也較去年同期減少133億元,減幅23.5%。契稅縮水29億元,降至130億元。三大稅收合計年減340億元。
從房屋買賣交易觀察,前10月六都公布的買賣移轉棟數合計16.87萬棟,年減高達26.6%,其中高雄與台南減幅逾3成最大。市場人士透露,部分建商為求預售案順利交屋,會事先與多家銀行協商,先談下一定額度,避免客戶貸不到款,即便如此交屋時間也較過去幾年拉長5、6個月。
大小建商不諱言,若央行再不鬆綁,已撐了好一陣子的房仲、建商、營造業等不動產業者,恐不堪負荷,屆時跳票、關門倒閉案件將快速增加。業者普遍希望管制不溯及新制公布前推出的個案,貸款成數也能適度增加。
金融圈則持截然不同看法,金控主管直言:「台股衝愈高、央行就愈難放」,台股資金正在找下個去處,若央行鬆綁房市,將提供台股資金最佳「人道走廊」,這些錢將直接轉進房市,捲起新資金熱潮。

根據《中時》、《工商時報》的報導,熟悉央行決策的行庫高層表示,相較於央行過去比較在意放款集中度,這次「恐怕更擔心資金移動」,因台股這波資金,金額不亞於當年放寬遺贈稅的力道,倘若湧進房市,不但會讓房市交易熱度死灰復燃,「避難」的資金勢必推高房價。
住商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分析,國人熟悉的投資管道不多,股、房兩市扮演重要角色,連動也很明顯。近期房市雖受央行政策壓抑,交易量打不開,但各地陸續出現現金買屋個案,連台南都有8500萬元現金買房,過去相當罕見,很難不與股市大好產生聯想。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表示,以交易量來說,最差已出現在今年第三季,第四季則持續維持低量。他分析,目前房價僅緩步鬆動,不動產放款集中度仍需再觀察,預期央行明年第一季緩和鬆綁房市管制的機率高,否則房市恐怕將會「掛掉」。
金融圈認為,若考量資金移動效應,央行幾無可能鬆綁房市,但近期還是有換屋族貸不到款的零星個案,推估央行應會強化協處措施,在打房大原則不動的情況下,讓該貸得到款的換屋族都能順利撥貸,以降低民怨。
央行9月時考量房市低迷、成交期拉長,因而放寬換屋族賣屋限制,不過不動產開發公會全聯會祕書長于俊明認為,之前央行公布換屋族協處措施期限,由12個月拉長到18個月,其實意義不大,銀行不願去追蹤、查處,換屋族還是難貸到款項,建議應直接鬆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