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研究團隊近期在國際學術期刊《兩棲爬行動物學報》發表最新研究成果,他們發現一種全新台灣特有種蜥蜴,命名為「呂賴氏蜓蜥」(學名 Sphenomorphus luelaiorum)。此命名為紀念長期致力於高山生態研究的呂光洋教授與賴俊祥博士,肯定兩人在台灣山林研究領域的卓越貢獻。

「呂賴氏蜓蜥」發現於台灣中海拔濕冷的霧林帶,是目前已知體型最小的台灣爬行動物之一,成年個體軀幹長約4公分,總長約11公分。這項研究由台師大特聘教授林思民指導,主要調查與分類工作則由現任蘭陽女中教師王宇德完成。王宇德表示,早年在就讀大學時即受賴俊祥博士啟發,研究所期間更深入投入高海拔蜥蜴的生態調查,最終促成本次發現。
台灣蜓蜥主要分布在2000公尺以上的箭竹草原與高山岩原地區,但呂賴氏蜓蜥則出現於海拔2000公尺以下的霧林環境,研究團隊表示,兩者在基因組成、鱗片數量與四肢比例等形態特徵上皆有明顯差異,屬於一個獨立演化的新物種,外觀上呂賴氏蜓蜥體型更為纖細,外貌與未成年的台灣蜓蜥相似,但實為成熟個體。

研究團隊採用遺傳分析、形態學比對與生態棲位模擬等方法,全面證實此新種的獨立性,並為台灣蜥蜴分類系統補上關鍵一環。由於此物種體型微小、行蹤隱密,且棲息於受氣候變遷高度影響的霧林帶,其未來生存情勢備受關注。
新物種的命名也具有特殊紀念意義,是為了紀念台灣山椒魚研究先驅呂光洋教授,曾發現南湖山椒魚與觀霧山椒魚等特有種,賴俊祥博士則為其門生,在2016年野外調查時不幸殉職。林思民教授以兩人姓氏命名新物種,不僅象徵研究精神的傳承,也為台灣山林生態研究寫下具人文情懷的一頁。

研究團隊強調,台灣中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豐富,仍有許多未知物種有待探索,期盼未來有更多年輕世代科學家投入研究與保育工作,延續對山林生態的知識與情感,守護這片自然遺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