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貓」鄭則仕暴瘦有隱憂? 糖尿病減重沒運動「骨折率增44%」

分享:

74歲香港資深演員鄭則仕近期被拍到身形消瘦,引發外界對其健康狀況的關注。據媒體報導,鄭則仕長年患有糖尿病,近年來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才導致體重下降。醫師表示,糖尿病患者減重雖有多重好處,但若未搭配運動,可能造成減脂又減肌的情況,進而提高骨折風險。此外,體重迅速下降也需注意是否為藥物反應過佳,應回診調整用藥。

74歲香港資深演員鄭則仕近期被拍到身形消瘦,引發外界對其健康狀況的關注。(圖/翻攝自微博)
74歲香港資深演員鄭則仕近期被拍到身形消瘦,引發外界對其健康狀況的關注。(圖/翻攝自微博)

曾被暱稱為「肥貓」的鄭則仕,當年體重超過100公斤。近期在社交媒體分享的近況照片中,可見他不僅消瘦,且身體略顯佝僂,整體看來較為蒼老。鄭則仕曾因投資失利負債高達7千萬港幣,一度住在貧民區長達10多年,後來在香港演員劉德華的協助下才逐漸重新站穩腳步。鄭則仕曾感性表示,一輩子都不會忘記劉德華的恩情。

根據《健康2.0》報導,成大醫院糖尿病防治中心主任歐弘毅指出,糖尿病治療重點已從預防併發症、血糖控制,轉移到現今的減重重點。他表示,體重下降10%至15%左右,不僅能改善多種糖尿病併發症,甚至有機會達到糖尿病緩解,減少用藥需求。此外,減重對糖尿病患者常見的脂肪肝、退化性關節炎及高血壓等問題也有顯著助益。

林口長庚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周威宇進一步說明,對糖尿病患者而言,減重能帶來多項實質好處,包括改善胰島素阻抗、逆轉早期糖尿病、減少藥物使用、降低併發症風險及緩解共病。研究顯示,若能減重10到15公斤,高達46%的早期糖尿病患者可達到病情緩解,甚至逆轉成沒有糖尿病的狀態。

然而,歐弘毅主任提醒,減重過程應循序漸進,避免體重下降過快。若減重速度過快,除了脂肪減少外,肌肉量也會隨之流失。理想的減重方式應搭配運動,增加肌肉力量與質量,達到「減脂不減肌」,甚至「減脂又增肌」的最佳效果。

鄭則仕出演了「肥貓」系列的電影大紅。(圖/翻攝自鄭則仕 微博)
鄭則仕出演了「肥貓」系列的電影大紅。(圖/翻攝自鄭則仕 微博)

歐弘毅主任團隊近期一項研究發現,目前最常用的減重針猛健樂(tirzepatide),可能因減重過快而導致骨質疏鬆及骨折風險增加。這項發表於《糖尿病研究與臨床實踐》的研究,利用美國TriNetX醫療資料庫,對66,329名tirzepatide使用者與同等數量的其他GLP-1類藥物使用者進行嚴格配對比較。

研究結果顯示,tirzepatide組的患者在14個月內發生骨骼相關問題的風險顯著上升約44%,需要開始使用骨鬆治療藥物的比例也同樣增加。此風險在不同年齡層與腎功能狀況的患者中皆一致存在,其中又以女性及BMI指數超過30的肥胖族群最為明顯。

歐弘毅指出,骨骼健康的維持需要適度的負重,就如同太空人返回地球後最擔心骨質流失一般。Tirzepatide可能因為減重與肌肉量下降過於顯著,導致骨鬆及骨折風險升高。雖然此研究為觀察性設計,無法直接證明兩者間的因果關係,但可以對臨床實務提出重要警訊。

周威宇醫師提醒,雖然減重好處多,但如果是非預期的體重快速下降,就必須提高警覺。他分析,門診中常見的異常暴瘦,可能源於四種病理性狀況:血糖失控未治療、藥物反應過強或副作用、內分泌系統失調,以及惡性腫瘤的可能。

對於「何時該就醫」的問題,周威宇提供明確指標:若在6個月內沒有刻意減重,體重下降了5%至10%,就屬於「非預期性體重下降」,應立即就醫檢查。舉例來說,一位80公斤的成年人,若在半年內不明原因瘦了4到8公斤,就需要警覺。

醫師在診斷時,會先從血糖、用藥史開始釐清,接著檢查甲狀腺、腎上腺功能,若都正常,才會進一步評估是否有腫瘤的可能性,並安排超音波、電腦斷層等影像學檢查。周威宇強調,民眾無須過度驚慌,但務必正視身體發出的警訊。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