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基會曾在2021年發布市售寵物玩具的檢測報告,結果發現26件中有1件檢出過量的塑化劑; 2024年曾隨機抽驗21件網購兒童商品,在14件樣品中有2件檢出過量的塑化劑,1件扭蛋手錶有檢出重金屬鉻,顯示塑化劑仍充斥在日常用品中。

有鑑於此,台灣玩具暨生活用品研發檢測中心與消基會合作,2025年7月間於臺北市及新北市寵物用品店、寵物展、蝦皮購物平臺及品牌商城等購買日用品、寵物用品及玩具,共計購得21件,其中10件為日用品,11件為寵物用品及玩具。
消基會今(28)日公布檢測結果。經檢測21件樣品中,13件未檢出塑化劑,其餘8件(3件日用品及5件寵物用品及玩具)有檢出塑化劑,其中8件檢出DEHP,含量介於0.04~16.12%之間;1件檢出DBP,含量為0.12%;3件檢出DINP,含量介於0.26~7.51%之間。重金屬檢測則全部未檢出。
另外,商品標示多數皆不明。消基會指出,2016和2021年都曾針對寵物玩具進行檢測,2016年抽驗的25件中僅有3件標示符合《商品標示法》規定,合格率為12%,2021年抽檢的26件樣品中僅有10件標示合於規定,合格率為38.5%;而本次抽樣的11件寵物用品及玩具中也僅有4件符合規定,顯示寵物商品標示亂象仍然持續,特別是網路購物。
日用品部分,本次購買的10件樣品僅有1件符合《商品標示法》的標示規定,本會於2024年曾針對網購兒童商品進行調查測試,也發現非跨境的網路購物13件樣品中有9件標示不合格,顯示網路商品的標示仍需加強管理。
消基會表示,無論購買日用品、寵物用品及玩具等任何商品,一定要檢視其標示是否有國內生產廠商或代理商的資訊、材質、製造日期及保存期限,才能保障自身的權益,特別是網路購物或參與展覽會時。因價錢差異,有些消費者會選擇跨境消費,但其商品安全僅能靠消費者自行把關,購買前最好深思。
對於會接觸到皮膚的日用品如瑜珈墊、文具或是寵物用品及玩具等,購買時最好不要挑選聚氯乙烯(PVC)材質的商品,尤其有啃咬習慣的寵物更應避免,才能減少接觸塑化劑的風險,可以考慮選購標榜耐咬或橡膠類材質。

消基會指出,塑膠材料特別是「聚氯乙烯(PVC)」及「聚偏二氯乙烯(PVDC)」需要添加塑化劑增加其柔軟度及韌性,才能製造成不同類型的商品。塑化劑種類相當繁多,其中「鄰苯二甲酸酯類(Phthalates)」因不溶於水及成本低廉,故最被廣泛使用於塑膠的製造,但由於鄰苯二甲酸酯類的結構類似女性的雌激素,所以又被稱為「環境荷爾蒙」,會干擾人體的內分泌系統。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DEHP列為2B的致癌物,也就是對人類可能有致癌的風險。
最後,消基會表示,寵物商品的商機相當大,目前農業部僅對寵物食品有進行管理,規範「商品不得宣稱療效或預防、治療疾病」,建議應對所有的寵物商品訂定相關標準,讓業者有遵守的準則。